A2:E教江苏•实践探究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82期 总第5832期 2020年01月13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82期  下一期
微课与课堂教学融合的实践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扬州市八里中心小学 李凌 发布日期:2020-01-13 10:35:51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对教育变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探寻微课资源与课堂教学的融合之路,面向全体师生,扩展教学空间,打造智慧课堂,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学方式的转变。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在不断地自我创新、自我创造中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形成学校数字化学习的新特色。


一、调查分析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高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把教学实际进行了理想状态的粉饰与渲染。


1.制约微课应用的因素


信息素养制约微课应用。乡镇学校的家长文化程度普通不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普遍不强,利用网络改变学习方式很难让学生特别是家长接受。


信息环境制约微课应用。学生利用微课资源进行学习的途径有两种:相关微课专题网站的支持;教师利用班级QQ群上传学校资源库中的微课视频,学生下载后学习。这两种学习途径都缺少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另外,没有家长的监督,学生很有可能利用网络接触游戏甚至不良信息。


接收终端制约了微课应用。目前学生接收微课的终端多以手机或者电脑为主,接收终端与网络宽带都需要费用,对乡镇家庭来讲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2.教师对微课的运用


一线教师偏好更短的微课,除考虑学生本身的认知特点外,更希望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教学目标,将微课短小精悍、使用方便的特点充分运用于课堂教学中。


基于以上分析,立足学校实际状况得出结论:微课的应用还应该扎根于课堂。学校可以添置教学设备,解决学习终端问题,改善教学环境。


二、构建设想


如何将微课与课堂教学融合,由传统的先教后学转变为先学后教?学校按学科成立课堂教学改革攻关小组,将课前微课和课后微课收缩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和自己教学实际,将学校微课资源库中共享的微课视频进行二次加工,浓缩成2分钟左右的微视频融入课堂教学中,演变成为课始微课、课中微课、课终微课。


三、实施策略


学生根据导学单观看微课视频,并完成自主学习。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主要是进行答疑,并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反馈,调整教学内容。


1.“多媒体+微课”课堂形式
 

教师播放微课视频,学生观看后完成学习任务单。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重难点问题,师生之间可以直接互动完成相应的教学内容。


2.“触控一体机+微课+智能手机”的交互课堂教学形式


教学活动中播放微课视频,师生直接互动交流或者学生完成任务单,利用教师的智能手机操作触控一体机EN功能,进行及时的反馈交流。


3.“数字化学习平台+平板电脑+微课”的E课堂交互形式
 

在数字化环境下集中播放或给学生推送微课视频,通过在线学习资源共享,个性化的及时检测、提交,以及平台数据反馈的分析,及时调整师生的教与学行为,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分层学习,推动现有学习方式的转变。


四、实践结果


近年来,学校通过微课与课堂教学融合实践,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也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1.文本知识得到凝练


微课教学中,教师能沿着学生的学习逻辑设计教学,把教材内容的学习转换为科学本质的学习。利用微课这一流媒体的呈现,在环环相扣中进行情感上的“预热”,让学生自主学习,更好地探索、接受新知识并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2.体现学生的整体发展


教与学之间的落差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基于学生的差异,充分发挥微课的作用,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互补。课堂中不能理解的重难点知识,可以在课后继续通过微课学习,让学生在足够的学习时间里得到有针对性的指导。
 

3.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随着微课与课堂教学的不断融合,以此为校本课程研究,通过培训,尝试实践、反思、再实践来引领教师成长和教师队伍建设。教师的实践课例在2016、2017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取得部级优课2篇,省级优课4篇;近三届全国中小学互动教学大奖赛二、三等奖23篇;第20、21届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2篇,其中,“数字化学习平台+平板电脑+微课的E课堂交互课例”——小学语文《我想变成大大的荷叶》经过市、省的选拔比赛,最终获得第21届全国现场决赛一等奖。


五、反思建议


虽然在微课与课堂教学融合实践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1.培养兼备“工匠气质与专家实力”的教师


培养新媒体新技术的管理、维护甚至能开发创新的专业教师,及时排除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的一些疑难故障,提高新媒体新技术的使用率。青年教师大多能结合学科特点,熟练开发微课资源,积极探索微课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实践。对年龄较大的教师,要帮助他们借助学校微课资源库里的微课,选择适合的微课资源与课堂教学形式,丰富自己的教学活动。


2.走出课堂,为智慧校园建设探索新路


让学生的学习场无处不在,学生可随时利用微课进行碎片化学习。继续建设“创客实验室”等,及时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将个人或团体有意义的创意以微课或者实物的形式展现出来。重点探索、实践带有“微课标签”的云课堂,充分发挥E学习应有的功效。


3.从课程建设的高度引领学校的内涵发展


加强微课与课堂教学融合的课题研究,将实践中的经验得失进行收集、整理,以师生全面而个性的发展为目标,构建学校“微课融合课堂教学课程建设体系”,最终形成学校特有的校本课程。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