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7:E教江苏•微课堂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81期 总第5827期 2019年12月30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81期  下一期
浅谈小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盐城市射阳县海河小学 周德忠 发布日期:2019-12-30 16:40:29

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课堂教学是一个特定的群体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导”下完成的一种认知过程。在学生的认知过程中,教师应有目的、有方位、有艺术、有创新地设计一些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障碍。所谓质疑,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发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不少学生平时刻苦勤学,默默无闻,但不懂质疑,往往对所学知识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教师应给予学生发散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在讨论问题时提出不同见解,允许他们思维“越轨”,这样才能把知识的传授与智能的培养有机结合在一起。受年龄、家庭和知识面等多方影响,有的学生胆小不敢质疑,有的容易满足不愿质疑,更多的是难以把握知识点,不会质疑。因此,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时,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一、创设质疑情境


问题是思维的方向和动力。我在教学中常常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新旧知识衔接中设计质疑情境,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例如,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有这样一道例题:小学六年级100名学生中有三好学生17人,五年级200名学生中有三好学生30人。得出的结论是:六年级三好学生占本年级人数的,五年级三好学生的人数占本年级人数的。当我提问哪个年级三好学生人数占比大时,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认为六年级三好学生占比大,有的认为五年级三好学生占比大,还有学生提议通分后再比较。我经常在教学中设计悬念和冲突,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增强他们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思维积极性,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一直惯用这种不断创设质疑情境的教学法,虽然备课时间长,但课堂收效显著,学生易接受,考试成绩也优秀。
 

二、给予质疑机会
 

1.重视学生质疑活动的参与
 

课堂教学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互动。教师一定要端正教学思想,建立平等互爱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尤其要给中等生和成绩靠后的学生提供发言机会,提供质疑的导线,使他们不产生自卑感。我班曾有一名数学基础较差、不爱动脑筋的学生,在我上公开课“倒数的认识”时,突然站起来发问:“老师,学了倒数有什么用?”大家听后哄堂大笑,我当时也很尴尬,但我还是和善地鼓励他说:“这个问题提得很好,你能提出这个问题,说明你动脑筋了。学习倒数是为了帮助我们简便计算部分分数除法。”此后,这个学生胆子大了,发言积极了,逐渐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成绩也稳步提高。
 

2.重视课堂质疑时间的安排


每一位教师对教学时间的划分都有独到的安排,都想在有限的时间里传授更多的知识、收获喜人的成绩,却往往没有合理安排质疑时间。在教学新知阶段,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应留给学生充足的学习活动时间和空间,先安排学生自学,然后引导学生挖掘问题,提出自己的疑问;在学习新知后,为了让学生掌握所学概念、公式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可以安排学生展开联想、推理,从中发现更深层次的问题。


例如,教学圆柱的体积,当我推导出体积计算公式V=Sh时,学生已经明白,要计算圆柱体积必须已知底面积和高。接着我设计了操作题,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圆柱形实物进行测量并计算它的体积。不一会儿,很多学生提问:“老师,底面积不能直接测量,怎么办?”我让学生分组讨论,有学生认为可以通过测量底面半径,算出底面积;有学生认为更好的办法是测量底面直径,再算出底面积。小组讨论后,大家都会知道该怎么计算圆柱体的底面积。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把握好每节课重难点的讲解,还要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质疑、讨论和释疑。
 

三、养成质疑习惯


小学生受年龄限制,大多数只知道竖耳听讲,认真操练,不知道怎样质疑。针对这种情况,我耐心引导,由浅入深、由简易向复杂做着示范,尽量用通俗易懂的比喻、幽默轻松的氛围使学生的质疑得到满意的答复。这样做不但有助于小学生及时扫除学习障碍,增强学习信心,还有效培养了他们善于和敢于质疑的好习惯。教学“分数化小数”一课时,因为学生已经学会分数的分母所含质因数的知识,因此我在课堂上讲解了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方法。课后,一名学生提问:“还有没有其他判断方法呢?”我随即追问:“你有其他好办法吗?”这位学生站起来举例说:“可以化成十进位分数,就是。”对这位学生的独特见解和延伸推算,我立刻加以肯定和表扬,并当场定论:“如果某个分数分母能化成为10、100、1000……就一定能化成有限小数。”这样的启发式教学,不但拓展了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而且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调动了学生质疑学习方法的延伸链。我在教学中体会到,质疑的学习方法对学生而言,最初很难接受和铺开,需要教师循循善诱、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一旦投入进去,掌握了解题钥匙,就会穷追猛攻,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四、激发质疑欲望


爱因斯坦告诉我们:“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多年来,我国广大教师致力于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了大容量、高频率的不懈努力,但因为没有找准切入口,收效甚微。
 

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深有感触,在小学阶段,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质疑习惯仍是教学的难点。只有从激励机制、激发兴趣入手,寻找突破口,才能诱发学生的质疑欲望,使之成为爱上提问的助推剂。例如,教学“倒数的认识”一课时,导入新课前,我先出示了两组口算题,第一组:;第二组:。学生对这两组口算题很感兴趣,有一个学生站起来问:“为什么两个数相乘,有的乘积不是1,而有的乘积恰好是1呢?难道是巧合吗?”我当即表扬他的提问具有代表性、深刻性和普遍性,顺势告诉大家:“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从而揭示了倒数这一抽象的概念,进而引发学生质疑欲望的不断增强。授课结束后,我给学生留出质疑时间,让他们看书后提出疑问和不同的见解。
 

俗话说:“不怕不懂,就怕不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增设情境,设法激发学生的质疑积极性,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求解问题,并鼓励他们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只有这样的互动,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要想得到课堂教学的大面积丰收,在实施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时,应重视优化质疑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只有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多思、爱思、善思,抒发自己的独特见解,才能燃起学生的表达欲望,形成最佳心理状态,进一步培养学生善用数学的能力,让他们能够从数学的角度,对周围的客观世界进行观察和思考。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