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7:E教江苏•微课堂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81期 总第5827期 2019年12月30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81期  下一期
书香浸润心灵 博客助力成长——丁店小学打造书香校园经验总结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南通市如东县大豫镇丁店小学 季冬平 发布日期:2019-12-30 16:39:22

南通市如东县大豫镇丁店小学致力于建设一个有着浓郁书香的校园,通过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整合丰富的阅读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努力让阅读成为师生最日常的生活方式。


一、完善结构体系,保证读书活动顺利开展


1.多方筹措,充实书库


学校想方设法充实书库,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增添了价值近万元的新书,又向毛竹桥老年活动中心借了几千册图书。
 

除此之外,学校每年还会从紧张的办公经费中挤出经费购买新书,发动教师人人订阅一份教育杂志、一本教育专著,学校报销50%的费用。 
 

2.建立读书活动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了由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组成的读书领导小组,经常研究有关读书活动的情况,制订读书活动的工作计划,定期检查落实情况,及时反馈进展。


3.建立指导教师队伍


学校通过教代会等渠道,选择术业有专攻的骨干教师作为主要辅导力量,负责实施学校制订的读书工作计划。
 

二、营造读书氛围,创建具有文化底蕴的人文环境


1.静态书香


学校采用多种方式对师生进行熏陶,不管是文化墙还是板报、橱窗等,都散发着浓浓的书香,让情的萌动、灵的呼唤尽在其中。
 

2.立体书香


学校为每个办公室、教室添置了书橱,学期初,学校都会将精挑细选的各类图书主动送到办公室,要求教师每年必须认真阅读10本以上,同时,希望学生能在教师的感染和带领下认真阅读。


3.人文书香
 

学校高举“新教育实验”的旗帜,精心策划了“晨诵、午读、暮省”的阅读形式。清晨,走进学校,琅琅的读书声萦绕于耳畔,学生人手一本晨诵本《与黎明共舞》,伴着稚嫩清脆的读书声开始一天的学习。中午,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徜徉于书海,感受书籍的芬芳。每年一度的校园读书节,更是师生快乐读书、放飞心灵的舞台。图书漂流、手抄报评比、读书笔记展评、诗歌朗诵、读书征文、课本剧表演、亲子读书乐等形式多样的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以读书为荣,以书为友,收获颇丰。
 

三、与时俱进,为丰富教师的读书成长提供多种平台
 

1.读书在线——独抒性灵的空间


学校于2006年底开始依托“丁店小学读书在线”博客平台,把教师读书反思的载体延伸至网络博客。在不断的互动中激发教师更深层次的反思,促使教师不断从迷惘走向清晰,从失败走向成功,从稚嫩走向老练。
 

为了促进“读书在线”的发展,学校摸索建立了一套管理、评价、激励机制,以此激发大家的发帖热情,引发教师强烈而持续的需求动机,挖掘教师的潜在价值。


2.专家引领——答疑解惑的举措


学校行政组想方设法,把专家“请进来”,让教师走出去。


请专家:多次邀请教育局教科室、教研室的多位领导到校为教师们做读书的专题报告,也邀请兄弟学校的榜样教师来解惑答疑。


走出去:多次组织部分教师奔赴海门等地,学习取经。这些都受到了教师的欢迎,诸多教师表示收益颇多。


3.读书报告——互相交流的机会
 

学校根据本校实际,成立了学科组、新教育团队、青年教师读书会等学习型组织,鼓励并要求教师以团队形式研读名著,定期开展“同读一本书”交流活动,共同探讨读书中的困惑,分享读书的快乐。
学校组织开展教师的读书笔记交流评比活动,促使教师积极主动地学习。每学期组织全校性质的读书报告会,邀请县局点评指导,从而让读书变成教师的内心需求,变“要我读”为“我要读”,直至“我会读”。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书香校园行动让学校底蕴更为深厚,也让师生当下的生命变得丰富而又充实。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南通市先进教工之家”“南通市优秀青年团体”“南通市技术装备先进学校”“如东县学校综合评估优质学校”“如东县全员读书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在江苏省网络读书活动中多名学生获奖,学校获优秀组织奖;教师在各类杂志发表论文和获奖共计300余人次;“丁小读书在线”发帖量达到11000余篇,访问量超过30万。学校的读书活动先后在《教育导刊》《沿海教育》《南通教育研究》《江苏教育研究》等刊物上报道,获得社会公众广泛好评。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