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6:E教江苏•深阅读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81期 总第5827期 2019年12月30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81期  下一期
用综合实践活动启迪小学生作文思维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南通市如东县岔河镇岔南小学 杨金华 发布日期:2019-12-30 16:38:05

因观念落后,作文教学长期忽视了人的发展,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性格等,变成了学生的负担、教师的累赘。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我们不能把作文强加给学生。作文应该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服务,成为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才是作文的本来面目。
 

一、把作文变成学生的需要


我们提倡自主作文、自由作文,把作文教学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让学生感到作文是生活的一种需要。怎样组织作文教学活动最好呢?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很好的形式,能有效启迪学生的作文思维,使作文成为学生喜爱的事情,成为学生的自觉活动。
 

学生作文中的主要矛盾是学生原有的作文水平、能力与产生新的作文需要之间的矛盾。学生新的作文需要从哪里来?个体的新的需要是要不断激发的,个体对原有水平不满足,就会产生新的需要,这时才是进行作文教学最好的契机。在教学中,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作用,不断激发学生的内部动因。组织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作文的需要,使学生产生新的作文兴趣。
 

二、综合实践活动是满足作文需要的有效手段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已有的语文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语文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以自主性、实践性、综合性、创造性为主要特征,以解放兴趣为核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践体验,探究性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即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感悟、习得、逐渐掌握语文的规律。
 

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一要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二要不断开发、充分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语文教育资源,使学生凭借丰富的资源和大量的实践,在学语文、用语文中渐渐习得语文学习规律,不断提高整体把握的能力。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进行的语文学习活动,它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体现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有利于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际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更好地激发学生爱作文的内因。所以,教师要从更有效地组织学生学好作文的角度出发,积极开展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探索、尝试中,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教育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不断激发学生自主作文的兴趣。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学生创造了大量的口头和书面语言交流的机会,如小组讨论活动方案、分析活动情况、交流感想等,都需要学生从口头到书面广泛深入地交流。学生在这些活动中,需要讲究交流技巧,这对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写总结报告、体验与感受,有时候还要求学生写演讲稿、办板报等,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作文动因


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能多方面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是个一举多得的作文教学活动。新课程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安排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如举办故事会、诗歌朗诵会,办小报、演课本剧,调查社会上的用字情况、人与环境问题,等等。这些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作文题材。同时,这些活动涉及活动方案、活动内容、活动心得等,能有效激发学生的作文动因。
 

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要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如进行小制作,请动手能力强的同学先做,然后进行经验交流;再以小组为单位,其他同学学着做,说说自己的制作过程,已经做过的同学可以在原有基础上发明创造,也可当评判员进行评价。不管制作的实物是否精美,教师都应该鼓励每位学生,只要他们乐于参与,乐在其中就行。这个自由自主的参与过程,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为学生的口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因此,利用好教材中的内容,创造性地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能够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让他们体会到语文有用、作文不难。
 

天高云淡,秋风送爽,颜色、形状各不相同的叶子像蝴蝶般飞满了果园,果园里橘子、橙子挂满了枝头,草丛中美丽的雏菊旁那些叫不出名的植物正在悄悄挂果。教材中“秋天”的气息也浓浓的: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秋天》,一年级品德与生活《美丽的秋天》,综合实践活动《秋天的乐趣》……可以将这些教材内容整合,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了解秋天、描绘秋天。
 

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学生发现秋天的变化,采集各种树叶、种子并归类;作文课上,学生将自己的发现和优美的课文融为一体,将自己的发现说给大家听,在介绍树叶、果实的变化时,学生认识了表示颜色的黄、绿、红、金等生字词。学生和秋天一起玩,用树叶、花朵、种子贴画,画自己喜欢的树叶,和同伴一起用秋天的物品装饰黑板报。再让学生写《我喜爱的秋天》……开展这样的活动,学生的说话、识字、审美、绘画、想象、创造、探究等能力都得到提高,培养了合作、探究意识,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应用语言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作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是不容忽视的丰厚资源,教师应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设计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生对各种节日充满兴趣,尤其喜欢体验节日带来的快乐、幸福。学生对节日的知识知道多少呢?带着这个疑问,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有关节日的活动。教师先把活动要求告诉家长,取得家长配合。而后,学生带上节日留影、纪念品、节日小资料来到学校。课上,教师先请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节日,如春节、儿童节、国庆节等。在学生简单介绍了节日后,教师出示一张日历,众多的节日在日历上闪闪发光,为平凡的日子带来了光彩。这时,教师告诉学生每一个节日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或美好的传说,喜欢节日就要多读、多看、多问与节日相关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走进节日”。在小组介绍节日时,学生运用了各种方式,或吟咏诗歌,或展示对联,或讲故事……通过自由展示,学生对节日的认识加深了。
 

在此次活动中,每个学生最多介绍了三个节日,最少的介绍了一个。由于学生收集的节日纪念品较多,教师又组织学生举办小展览,如“摄影展——节日写真”“邮票展——方寸节日”“纪念品展——难忘的节日”等。活动中,教师充分相信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指导学生自己去探索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介绍喜欢的节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了充分发展,学生作文的动机被充分激发。
 

随着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师生对作文教学有了更多的兴趣和热情,学生写作文越来越轻松,真正做到了有内容可写,且言之有物。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