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激趣让语文课堂绽放生机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湖南省怀化市河西学校 王文艳 发布日期:2019-12-30 15:45:53 |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由此可见,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力量,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谈一谈激趣在课堂上所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要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缩小这个差距,对我而言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众所周知,九(2)班八科成绩均名列年级第一,唯独语文成绩年年不景气。这意味着什么?是不是意味着这个班的升重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文这一科?如果语文成绩提不上去,那么将有一批学生与省级示范性高中无缘。我突然感到肩上的担子无比沉重,因为我承载着四十一名学生的希望。我望而却步了,可想到领导信任的目光,学生们渴求的心灵,我对自己说:“只有上不去的天,没有过不去的山。” 怀着这样的信念,我义无反顾地走进了九(2)班教室,不想迎来的却是众人不屑的目光。我甚至听到学生在教室里公开议论:“咱班语文成绩这么差,换个老师也是换汤不换药,管用才怪!”一瞬间,我打消了上新课的念头,转而对全班同学做了一个简单的问卷调查,内容如下:“对语文感兴趣的同学有多少?对学习语文感到困惑的同学有多少?想学好语文的同学有多少?”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0,第二个问题的答案是41,第三个问题的答案是1。这个结果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到底是什么扼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他们在语文学习中有多少解不开的困惑?他们真的已经丧失学好语文的信心了吗?”剩下的四十分钟,我让学生写了一篇题为《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的文章。 回到办公室,我认真阅读了四十一篇作文中的每一字每一句,终于找到了症结所在:之前的语文课堂了无生机。于是我决定,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努力让语文课堂绽放生机。 首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来激趣。比如教学《愚公移山》一文,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请问中国历史上谁跑得最快?”马上有学生回答道:“曹操。”正当大家纳闷之时,他解释道:“不是‘说曹操曹操到’吗,还有谁比曹操跑得更快呢?”全班学生顿时哈哈大笑起来。紧接着我抛出第二个问题:“中国历史上谁最愚呢?哪个成语可以为证?”学生们异口同声回答:“愚公最愚,成语‘愚公移山’可以为证。”我赞许地点点头,水到渠成地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愚公移山》,看看他究竟是不是名副其实的‘愚公’。”话音刚落,学生便迫不及待地打开了教科书。通过设置问题来创设教学情境,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通过转变教学模式来激趣。比如教学《陈涉世家》一文,我没有通篇讲解翻译,而是让学生两人一组借助工具书对译课文,要求他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将对方译错的字词指出并加以改正。教学《故乡》一文,我摒弃了以线索来引导学生解读文本的常规教法,而是将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描写三要素分别设置成几个问题,让学习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然后在课堂进行展示和点评。教学《乡愁》一文,我并不进行示范性朗读,而是让学生自己在诵读中品味感悟,再在小组内交流读诗体会,从而把握诗歌的主题与情感。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他们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尝试,学习兴趣油然而生。 再次,通过组织课堂游戏来激趣。比如检查《出师表》一文的背诵情况时,由于课文篇幅较长,我便自创了“开火车”背诵游戏。“火车”根据我的指令行驶,停到谁的座位就由谁来完成课文段落的背诵任务。背诵过关者加小组操行分2分,反之则减小组操行分2分。这种新鲜的“开火车”背诵游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不再把背诵课文当做一项枯燥的任务,而是一种享受与乐趣。 最后,通过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来激趣。比如教学《唐雎不辱使命》一文,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我让学生或演或编,结果异彩纷呈,让我惊喜不已。各学习小组不仅出色地表演了自己编排的剧本,还精心准备了与之相应的服装和道具。表演结束后,由各学习组长组成的评委会对每组的课本剧进行现场打分,评选出“最佳剧组”“最佳演员”和“最佳导演”。教学《蒹葭》一文,课堂小结后我播放了由这首诗改编的歌曲《在水一方》,并一字一句教学生唱这首歌。学生学会以后,我与他们一起唱,师生在歌声中共同感悟男主人公的伤感怅惘之情。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品尝到了语文课堂的趣味,他们开始感慨:“语文,不想爱你也不行。”
2014年6月,九(2)班的语文成绩在湖南省怀化市初中毕业会考中取得了质的飞跃,及格率由一年前的70.73%上升到100%,优秀率也从0%增长到63%,平均分比九(1)班还高出1.31分。 九(2)班的语文成绩之所以能在短短一年内迅速进步,与我平时在课堂中所运用的激趣艺术是分不开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深知语文是有生命的,它的生命融入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环境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既增长知识,又收获趣味。一旦学生的兴趣被激活,就会变“苦学”为“乐学”,语文课堂自然处处绽放生机。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