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4:E教河南•深阅读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80期 总第5821期 2019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80期  下一期
构建智慧教育模式 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鹤壁市山城区第九小学 薛伟峰 发布日期:2019-12-16 14:07:57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义务教育法》的方向性要求,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内核,对构建公平社会、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特征


教育均衡发展,就是要准确、科学把握教育事业发展的规律,公平合理地配置教育资源,努力缩小城乡、区域、校际教育差距,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在我看来,教育公平有三层含义:一是确保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二是保证教育机会和条件相对公平,三是教育结果和教育质量相对公平。2017年鹤壁市通过国家均衡验收,但因为经济发展、教育基础、管理体制等的差异,使得不同区域和不同学校,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师资力量均衡配备、教育质量等方面仍存在不小的差距。
 

但是,均衡教育又绝非平均教育,不是统一型号、统一标准、统一体系的教育,应该是多样化的教育、个性化的教育。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就是要使教育适合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有利于每一个教师的提升,就是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因材施教,给不同规模、类型的学校提供适宜的条件,为不同年龄、特质的学生提供适宜的成长环境。


二、智慧教育的基本概念


智慧教育,就是通过构建技术融合的学习环境,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够获得适宜的个性化学习和美好的发展体验,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价值取向、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创新意识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


智慧教育作为信息化与教育发展深度融合的产物,借助新技术、新型人才的推动,更新了教学观念,改进了教学方式,丰富了学习形式,优化了资源配置,为实现教育公平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


三、智慧教育对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推动作用


加快推进智慧教育建设,有利于促进区域教育转型升级,促进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有利于扩充教育资源,实现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有利于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与信息素养,提高课程与信息技术融合创新;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创新素养,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发展需要的个性化终身化教育;有利于紧密家校联系,形成家校教育合力,提升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
 

四、构建智慧教育模式的基本策略


1.建设策略:顶层设计,分步实施。智慧教育模式应该坚持顶层设计原则,由教育主管部门、电教管理部门着眼教育发展未来方向,从不同区情、校情出发,制定相对前瞻、适度超前又符合实际、易于拓展的建设应用方案,分步推进实施。


2.应用策略:常态应用,融合创新。信息化建设有投入大、更新快等特点,所以要坚持建用并举、重在应用原则。对较先进的信息化设施和终端,坚持常态应用、不断完善,强化融合、善于创新,一切以师生需求为基准,以提升教学为目标。
 

3.组织策略:完善机制,分工协作。智慧教育涉及多部门和学校全体师生,推进智慧教育需要完善的机制。要明确局长、校长首席信息官制度,制定完善部门、学校的责任分工,明确各自所要承担的职责和目标任务。


4.推进策略:科学规划,因校施策。推进智慧教育首先要做到科学规划,在认真研读教育政策、分析发展形势基础上,制定完善信息化发展规划、智慧教育发展规划,作为必须执行的纲领性文件。同时,根据学校性质、规模、区域、特色,做到因校施策,分类推进。
 

5.服务策略:以人为本,个性服务。智慧教育作为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未来方向,更应该体现以人为本、全面服务于师生成长。要从实际出发,形成从教学教研、行政管理到为民办事的精准服务策略,借助信息化手段促进学生的个性诊断、资源推送、师生交流、家校沟通、成绩分析等,实现个性化、均衡化发展。
 

6.保障策略:多元投入,强化考核。由于信息化建设投入高、迭代快,学校自有经费很难满足信息化需求。要创新开放办学思路,积极引进企业和社会资金,探索政府主导、企业主建、学校使用、购买服务、分期偿还等方式;对学校建设采取奖补方式,先建后奖,强化考核,促进应用。


五、智慧课堂教学的几种模式


在研究与实践中,我们探索出符合区情、校情、学情的几种智慧课堂教学模式。


1.网络互动教学模式。坚持“一校带多校,一校带多点,强校带弱校,城校带农校”思路,组织开展好双向网络互动教学,实现1+1、1+N同步教学,师生间通过网络进行互动,打破时空界限和班额限制,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网络共享。
 

2.网络空间应用教学。通过教师熟练运用各类网络资源、数字教材资源、人人通平台资源、班班通自带资源等,改变知识呈现和传输方式,改进教与学方式,实现了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网络自主、个性化学习,促进了师生、生生网络交流,真正使学习无处不在。
 

3.专递课堂。由城区优质学校和乡镇中心校为主讲学校,根据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实际需求,按照“统一师资、统一课表、统一进度、统一辅导、统一考核”原则,进行个别学科的远程授课和网络互动教学,实现“一校带多校,一校带多点”,解决农村教学点和薄弱校师资短缺、优质资源缺乏问题,促进城乡师生均衡发展。


4.名师课堂。充分发挥名师引领示范带动作用,由名师通过网络面向指定群体或不确定对象开展网络直播教学,使更多学生能够共享名师资源。同时,名师团队还录制大量名师优课,上传至智慧教育平台,供其他学校师生随时点播,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网络化均衡配置。
 

5.双师课堂。突出两校或多校教师的网络协同备课、互动教学。由主讲教师课前发起网络备课,对自主设计的授课方案、授课资源等进行讨论定稿,辅讲教师根据确定的方案,结合学情进行微调;课上,积极协助主讲教师,组织好本班学生学习,辅导好学生,适时与主讲教师网络交流沟通,促进双方学生共同成长提高。
 

6.平板电脑智慧课堂。作为智慧教育的产物,电子书包、移动互联终端已经走进学校并进入课堂,在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智慧化学习上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平板电脑智慧课堂,借助Pad等新型智慧教学终端,课前教师把学案、微课、微视频等资源发给学生,助力学生深度参与个性化学习;课上利用Pad的双向交互功能做到“因材施教”,提高学习效率;课后布置在线作业,学生在线完成、提交,学情反馈更便捷;借助大数据分析,还可以实现精准诊断,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最大帮助。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