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以诗解诗,提升诗词素养的有效实践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常熟市莫城中心小学 姚玉华 发布日期:2019-12-16 10:39:15 |
古诗词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中的璀璨明珠,语言凝练,节奏悦耳,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阅读享受。学习古诗词是传承经典文化、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
诗词之所以节奏悦耳,是因为其语言的排列组合有一定的规律,且讲究押韵。诗有绝句和律诗之分,绝句又有五言和七言之别;词根据不同的词牌,长长短短,各不相同,但诗与词都有声律的窍门。 所谓声律的窍门,就是用吟读表达出古诗词的平仄和节奏。平声是现代汉语拼音声调中的一声和二声,仄声是三声和四声。标注时一般用“-”表平声,用“|”表仄声。凭借声律窍门,吟读诗词之韵,也是学习诗词的一种基本素养。
凭借声律窍门吟读诗词几个回合之后,学生对诗词的整体意蕴就会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对诗词中字词的解读,要观照诗词整体的意境才会更加适切。 一次查阅资料时,无意中看到关于张继《枫桥夜泊》中“江枫”“愁眠”的解读,心生困惑。资料指出,“江枫”不是指江边的枫树,而是指苏州段运河上的江村桥和枫桥,“江枫”是两座桥的合称;“愁眠”也不是写因愁绪而无法入眠的人,而是指寒山寺附近的愁眠山,至今仍在。笔者对这样的解读并不认同,但也没有反驳的依据。直到了解了王崧舟老师的“以诗解诗”之说,笔者才突然明白,对诗词的释义要观照诗词的整体意境。 其实,初读《枫桥夜泊》后,学生都能关注到诗中的“愁”字,满怀愁绪就是整首诗的意境。如果把“江枫”解读为两座桥,“愁眠”解读成山,那这样的解读是“科学考据”,而非诗意的解读。这样的解读和“愁”的意境割裂了,也让诗失去了其本身的优美意境和情感,显然是不妥当的。
三、涵泳诗词凝聚之眼,品读诗词情感
如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描写的是农村特有的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刻画了“翁媪”和三个儿子的形象。教学这首词时,在学生吟出词韵、读懂词义的基础上,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抓“词眼”,品味词中寄托的情感。 1.引入诗句积淀诗情 师:读着读着,词中的哪个字最能形容你此时此刻的感受?
师:为什么? 生:因为村居太美了,让人陶醉。 师:村居确实很美。我们再来看一组插图,你还能联想到哪些美景? 生:看到清清的溪流,想到诗句“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看到绿色的柳树,想到诗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看到绿色的荷叶,想到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引入诗句丰富了村居美景的画面,也增加了学生古诗词的积淀,对词人在村居美景中的“醉”之情也有了更深感受。
“翁媪”喝了一点小酒,有些醉意;他们感情很好,生活幸福。“翁媪”酒后微醉,互相说着贴心话。请学生大胆想象,“翁媪”之间会说些什么。
四、探寻诗词互文之链,悟读诗词意境 一首好的诗词会有一种意境美,读后或使人回味无穷,或使人获得心灵启示,陷入沉思。学生对诗词意境的体悟是对诗词解读的一大提升,也是诗词解读的一大难点。 链,即链接,关联;互文,即不同文本的比较阅读和鉴赏。探寻诗词互文之链,即探寻不同诗词的内在关联,在关联的类比中,让诗词的内容变得厚实和丰满,使学生对诗词的理解不再孤立,从而实现诗词教学的丰富和高效。
相比之下,“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是一幅意境开阔、情思不绝、色彩明快的送别画面,有浓浓的惜别之情,更有满满的诗画意境。 互文相同主题的不同诗词,能内化学生的诗词素养,使其在深化认识中感悟诗歌独特的意境。 (2)不同主题内容的类比 针对不同主题的诗词,只要探寻到互文之链,同样可以进行互文类比,感悟不同诗词的意境。在品味辛弃疾《清平乐·村居》的情感基础上,互文类比他的另一首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便能把“醉”的内涵推向诗词深层意境。虽然两首词词牌不同,内容不同,前者写的是农村生活,后者表达的是壮志未酬,但二者却隐含着互文之链。 “辛弃疾醉在村居,陶醉于美好的生活。他写了六百多首词,其中有一百多个‘醉’。”教师边讲解边出示带注释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在这首词中,他是真的醉了。那他为什么醉呢?”
辛弃疾虽然闲居,却一心想着国家安定,“醉里吴音相媚好”展现的是一家五口的祥和生活,“醉里挑灯看剑”渴望的是平息战事,百姓平静度日。其实,两首词中蕴藏着诗人追求的共同境界——安居乐业。安居乐业,也是千百年来人类的共同追求。所以,诗人才会“醉”在村居! 至此,学生对这首词的境界就有了更深层的感悟。上海师范大学教授王荣生认为,阅读教学最本质的价值在于丰富、扩展学生的语文经验。因此,探寻互文解读之链,启发学生自觉地做类似的关联和拓展,在步步推进的过程中,学生的语文诗词经验能不断地丰富、扩张,在诗歌理解上不断开拓视野,在深刻解读中感悟诗歌的独特意境。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