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人文至善 和谐发展——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思考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靖江市斜桥镇中心小学 陈红刚 发布日期:2019-12-16 10:35:21 |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文明传承和人文精神的渗透。为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笔者围绕如何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推动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文化”主要是指符合学生所需要的具有统筹教育价值的文化理念、思想道德和准则。校园文化建设旨在帮助学生提升德育水平和人文水平。新时期的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围绕当代主流人文思想进行,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人生价值观、理想信念与追求都是校园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全面推动新时期的校园文化建设对建设文化强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在新时期的教育背景下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应当以和谐为前提,以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为助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科学指导,促使文化建设不断迸发新的活力,增强校园文化教育的综合水平。 一、增强文化核心素养,推动求实创新文化建设
新时期的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基于社会主义优秀文化,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修养和人文素养。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必须注重求实创新的文化引导。求实主要指对本民族文化的深刻认同,校园应该定期举办以“我国优秀的文化”和“新时期的文化建设”为主题的文化讲座,为师生开通一条接受文化熏陶的便捷之路;创新主要体现在科技创新和思维创新上,作为我国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求在校园内营造浓郁的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氛围,如组织科技竞赛、鼓励科技实验和探索等,为我国社会主义繁荣发展作出贡献。 二、树立和谐文化意识,强化开放民主的文化建设 和谐是校园文化最核心的主题,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能够加快校园文化建设的进程。校园文化的主体是学生,主要负责人是教师和相关职能部门。以人为本的和谐的校园文化精神,体现了人文关怀和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有利于学生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无论是课堂教学环节还是校园文化活动,都要以和谐为基础进行文化渗透,推动学生对文化进行感知和践行,有利于校园文化建设。
三、发展学生个人文化,推动文化多元高效建设
此外,校园社团不能只强调数量多,还要保证有深度,与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趋势相联系,如:举办与中国古代文化有关的社团活动,让学生深入接触古代文化,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人文情怀;举办互助共享的文化节,让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感知我国的灿烂文化,提升文化自信心。新时期的校园文化建设反映了我国文化建设在新时期的新发展,充分利用校园这一平台进行文化建设,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帮助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价值观和人文观。日积月累,一定能够促进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