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4:E教湖南·E空间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79期 总第5815期 2019年12月02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79期  下一期
浅谈生活化教学在小学科学课中的高效运用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湘乡市育塅乡中心学校 李英俊 发布日期:2019-12-02 10:42:42

俗话说“生活即教育”。而在小学科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联系生活,发现生活中事物所具有的教育意义,并将其巧妙地运用在科学教学中。这样一来,就要求教师要学会仔细观察生活,并通过教学联系生活,让学生在生活的背景下,更加积极地进行学习探索,使学生的知识性学习逐渐转化为生活的内在需求,以此来促进其成长和发展。基于此,小学科学教学应该让科学来自生活,并回归生活。只有这样,教师的科学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本文将通过对生活化教学高效融入实践教学中的探究,为小学科学的新教学方式提供可参考的材料。
 

自从我国教育进行课程改革以来,传统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产生了一些新的教学方式。新教学方式以更贴近于生活的背景材料,创建具有生活化特色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来源于生活的、更熟悉的情境中对新知产生有效的知识建构,即在新教学方式的实践中,教师根据新知的教学目标,首选贴近生活的背景材料进行教学设计。由此使学生更快速、轻松地掌握新知,并对新知实现有效的知识建构。那么如何去实现这一新教学方式的生活化实践呢?作者有以下思考及理论实践。
  

一、创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在理论知识理解上,相较于初、高中的学生来说,有些困难,对没有接触过的事物,接受起来会较为吃力。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学会通过创新性的方式,进行生活场景的创建,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学习,以此来帮助学生较快地进入课程学习,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高效地进行科学学习,积极地进行探索,在发现问题后能够自主解决问题。
  

如在“食物的营养”这一章节的教学过程中,为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课文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食物创建相应的情境,将生活中常见的食物带入课堂,像馒头、花生、苹果、面包等;同时在讲解的时候,设置一些能引起学生思考与讨论的问题,通过一个个问题导入,以及相应的实验操作,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来了解平常吃的食物中都含有哪些营养物质。教师在提问时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将人体的六大营养成分,分别做到课件中。首先,让学生把自己所熟知的营养成分标记出来。然后,对学生不熟悉的营养物质,如维生素、矿物质等,通过具体的食物观察,让学生了解这些营养物质可以从哪些食物里摄取。最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准备一些通过营养机构鉴定的食物卡,让学生仔细阅读,看有没有什么新发现。
 

这样的情境创建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在课堂的问题情境设置中,也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增加了学生主动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学生在知识的运用过程中,有效解决了学习与生活中的问题,不仅促进了思维的发展,同时也能学以致用,在生活中更关注个人和家庭的营养搭配和饮食健康。
  

二、利用生活化的探究材料,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探究这一过程不可缺少,而探究活动的开展,必定要有一定的探究材料。在小学科学课程采用生活化教学策略时,教师可以灵活性地选取生活化的探究材料,如此既能让学生对学习探究,产生一种亲切感,又能切实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提升学生探究的自主性。
  

小学科学课的探究材料,具体来说,有课本、图册、实验仪器、媒体信息等。虽然在材料的选择上十分的丰富,但是课本中都是理论性的知识,学生学习起来积极性不高,而实验仪器之类的教学器具,又容易使学生有一定的陌生感。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可以在探索材料上,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验材料。如在讲解“声音”这一课的时候,由于音叉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见,所以教师可以不用直接使用音叉进行讲解,而是适当选择代替品,如可乐瓶和尺子等试验器材进行教学。这样通过不同的器材,也能让学生体会到器材的不同对声音的影响,以此来引发学生更高涨的探索兴趣。又如在“热胀冷缩”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试验探究,拿一瓶盒子装的牛奶,首先在常温的状态下用卷尺测出其宽度,然后在加热后再次测量宽度,最后进行冷却测量。让学生把三次的测量记录进行比较,自发地得出物体“热胀冷缩”这一原理,有效地加深了学生对相关认识和理解。这样通过选取学生熟悉的材料进行试验,避免了局限于专业素材。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利用生活化材料,能让学生产生亲切感,从而更愿意参与活动实验;同时,在实验的过程中,也相应促进了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将生活化的教学融入小学科学中,就是要求教师让生活实际扎根于我们的实践教学中。这不仅是让学生在新教学方式中体验生活中的科学问题,并结合自身的生活常识和认知水平,在逐步解决问题中,将生活常识科学化;还是让学生在掌握科学知识后不断地运用到生活实践中,真正地实现科学知识的生活化,从而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提升,学以致用,获得受益终身的发展。
  

三、设置生活化的课后作业,强化学生的知识运用
  

课堂教学是教师进行科学教学的主要途径,却并不是唯一的途径。在现代教育中,教师应注重,并积极改变以往只注重知识的巩固,而忽视学生动手能力、情感体验等的作业形式,合理引导学生将科学学习由课堂扩展到课后、课外、家庭,使课内、课外、生活与社会相结合,让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通过设置生活化的课后作业,教师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科学课程知识点,还能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更好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科学课程的教学实效性。
  

如在“多种多样的动物”这一课程教学中,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局限于课堂,应学会通过扩展来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设计一份实验表格,让学生观察校园内外的动物。对学校周围的事物,学生是非常熟悉的,让学生观察这些动物,学生并没有感到这是一种作业的负担。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相应的调查观察。如在假期的时候,当家长带领学生去动物园、水族馆游玩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见闻记录,将见到过的动物记录在表格中,然后教师在课堂中,让学生相互进行交流讨论,看看谁记录的动物种类更多样。同样的方法,也可以运用在“植物生活的秘密”一课的教学中,让学生观察班级绿化装饰中的开花植物的花萼、花瓣、花蕊等,然后再进行一些总结和记录,通过具体数据的记录,有效地让学生丰富对植物的了解。
  

实践教学中的生活化不但拓展了学生在课本中所学的知识,更促进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引导了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促使了学生创新意识、坚韧意志的形成,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在生活中积极地使用,并在实践后获得更深层次的真知。
 

总而言之,课程改革后实施的新教学方式,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也是教学方式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作为教师也应该对生活有更多的观察与思考,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点点滴滴,在我们的教学中巧妙地融入进来。让科学课堂不再是单调的理论分析,而是生动的生活体验之旅。让学生真正喜欢科学,积极地加入到科学知识交流与实用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成。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