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4:E教吉林·教育探索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78期 总第5809期 2019年11月18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78期  下一期
浅谈如何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扶余市弓棚子镇第一中心小学 王玉秋 发布日期:2019-11-18 14:09:30

语文这门学科涉猎广泛,博古通今,综合性较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自然就会有深度、广度和难度的要求。课堂上如何抓住学生心理,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等问题是一线工作者都应该面对的问题。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和探索研究,笔者认为以下五点策略对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很重要。
 

一、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的言行举止、服饰打扮、神态表情,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学生。教师刚步入课堂的那一刻,就会给学生一个印象、一种心理感受。所以教师时刻要注意自己的形象修养的塑造和感召力。另外,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优化教学方式方法及教学技巧,用生动形象的话语、精炼精准的言辞、肯定鼓励的眼神扣住学生的心弦,引人入胜,让学生对知识有一种期待和渴望,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入情、入景、入境,创设浓郁的课堂气氛,实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树立新型教学理念
 

在新课改的目标下,教学大纲明确要求教学要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虽然已经实施很多年了,但我们的课堂还没有完全改观,很多浮于形式的现象依然存在。怎样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新型的教学理念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
 

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从以下方面去探索。一是改变教师角色,让教师“放下身段,蹲下身子”,做学生的朋友,拉近师生关系,使学生对教师有一种亲切感。
 

二是教学方式要转变。在以前的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主,把知识单向的传授给学生。而现在,就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中心,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研究探索语文学习的新方式。
 

三是教学模式要转变。小学语文着重部分是“字、词、句、篇”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能力,以往的方式为归纳总结段落大意,提炼中心思想,总结写作特点,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应当大力倡导和支持学生自己动手去理解、掌握、运用语文学习新方式。
 

四是教学观念要转变。在语文课堂上,有很多教师拼命地讲说,生怕学生学的知识少。敬业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并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多少字词,而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爱学语文的习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五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六是真诚地评价激励学生。小学生的出色表现能得到教师的首肯,会让他们感到莫大的欣慰和成就感,能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更强的兴趣和动力。
 

三、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给学生创设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首先,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掌握学生的心理,关心和爱护学生,和学生亲切和善地交流。教师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不仅是学生的老师,还要做学生的朋友,让学生感到亲切和信任,愿意与教师一起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其次,利用信息化手段活跃课堂氛围。现在,网络遍布每一个角落,学生们也对互联网有着倾心和向往。教师可以利用这一契机,拨动他们求知的心弦,挑起学生们探索的欲望。
 

如讲授《小猴子下山》时,给学生观看网络视频故事,他们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以愉悦的心境进入阅读和理解新课的学习之中。
 

再次,设置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学中不妨设置一些课堂游戏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为他们创设一个丰富有趣的学习环境。
 

最后是通过课堂实践提高学生认知能力。比如在学习《乌鸦喝水》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上模仿乌鸦的行为,亲历瓶子里的水位是如何升高的,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动手实践能力,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认识与理解,又能更好地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
 

四、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第一,教师应该依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及认知能力确定教学方案,引领学生拾阶而上。第二,面向全体学生,不放弃每一个差生,全面培养,针对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均衡发展,共同进步。第三,在课堂上要大胆创新,引导学生勇于去发现问题,让他们通过合作积极探索,去解决问题,分享快乐,从而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第四,教师要放开手,教给学生一些自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相信学生的智慧,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学生做不到的。
 

五、合理有效利用信息化手段
 

语文是一门需要长期积累知识的学科,学生仅靠语文教材远远不能够满足开拓视野的需求,教师可以利用一些信息化教学资源,将信息化资源融入日常教学中,使教学方法不再单调死板,课堂气氛也会变得活跃,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桂林山水》这篇课文,北方的学生可能没去过桂林,文章中再优美的语言文字也无法打动学生的心,理解不透作者描写的景物和抒发的感情。如果此时放一段多媒体视频,优美的画面配着轻快深情的音乐,徜徉在这幅美丽的画卷中,谁都会被桂林的山、漓江的水所陶醉,真如身临其境,“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是那样的惬意和享受,学生对祖国山川的热爱之情和自豪之感便油然而生。至此就轻松突破了重点和难点,事半功倍。
 

课堂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虽然我们不能做到尽善尽美,但是只要我们不懈的努力,尽职尽责,不断地研究探索,就一定能让这门艺术绽放光彩。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