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浅析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与创新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无锡市藕塘中心小学 朱润 发布日期:2019-11-04 16:09:18 |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校教育越发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基于这样的现状,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也越发地注重班级管理的创新和优化。小学生接受的校园教育需要具有指向性和针对性,学生在这一阶段,自身的意识与观念也在不断地形成,学生自我意识正在逐渐觉醒。相应的,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信息接受和处理能力等还未完全成熟,在当今信息传递速度逐渐加快的基础上,学生的意识形态也会受到一定影响。学生在接受文化教育和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会产生矛盾、困惑的心理,教师在进行班级建设的过程中应当推进精神文明、传统文化、核心素养、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培养,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以及全面发展。 一、现阶段班级管理的不足
2.缺乏丰富的管理模式
二、新形势下实践班集体建设与创新
教师需要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基本学习情况、个人行为习惯以及家庭组成与环境有一定的了解。在课后时间,教师应走下讲台,和学生成为亲密的朋友,成为无话不谈的亲人,引导学生接受教师、相信教师、喜欢教师。只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和谐融洽了,才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教育学生。学生也才能将内心的诉求同教师分享,教师也能更好地掌握学生的情感变化,教师和学生之间最终会形成良师益友的关系,并建立稳固的信息分享平台。稳定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小学德育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 尊师重教的思想自古以来就是师生关系所秉持的重要理念之一,教师对个人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现阶段新型师生关系中,学生需要尊重教师,教师也应当尊重学生的个人思想和感情,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自主性。由于现在学生的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有所改善,多元化的生活环境促进了学生自身个性的发展,教师应当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性格和独立人格。教师尊重学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前提,教师不能以学习成绩的优劣,片面地评价学生的好坏,也不能以学生的家庭环境片面地定位学生。教师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应当对学生做出全面的、深刻的点评。这是教师对自身“立德”的体现,也是影响学生的重要条件之一。
3.以“传统文化”为内容,加强班级建设的文化底蕴 教师应该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开展家国情怀教育。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对学生具有非常大的影响,教师既是学生学习路上的明灯,也是塑造学生高尚灵魂的导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的“责”,能够体现出一个人对自己、家庭、社会以及祖国的义务、责任和担当,基于此,教师应该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主题,积极创设多种教学情境开展家国情怀教育。
教师在创建班级文化的过程中可以使用一定的历史故事,引导学生建立家国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归属感。教师可以引入例如“邓世昌黄海海战”“林则徐虎门销烟”等一系列爱国故事,充实学生对我国历史的认识程度,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应当规范个人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教师更是要利用学生的模仿能力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由于榜样的力量是强大的,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是有效的,学生会通过学习身边教师的言行,不断完善自身素养。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