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4:E教河南·深阅读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74期 总第5788期 2019年09月23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74期  下一期
努力为学生松绑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南阳市内乡县桃溪镇东川中心小学 杨瑞 发布日期:2019-09-23 13:14:42

李志豪是一个10岁的小男孩,课间时“活泼可爱”,课堂上“波澜不惊”。比如学习数学,别的学生一节课能学会的知识点,到他这儿教师手把手教两三节课还是学不会,或者就是学着后边忘着前边的,所以考试成绩一直在40分左右徘徊。为此,我们没少批评李志豪,只要发现他在玩耍就会指责他偷懒,“逼”他去啃课本。可李志豪就是不开窍,令各科教师摇头叹息。
 

自从参加班主任培训之后,我的教育思想和观点发生了很大改变。我认为,学生的学习重在“思想”而不在“时间”,于是我换了一种方式对李志豪进行教育,今天抛个“诱惑”,明天来个“鼓励”,后天给个“表扬”,一步步引导他坐下来一点点“啃课本”。到期中考试,他的数学成绩竟破天荒地考了63分。
 

李志豪的转变令人反省,教师过分的管教,换来的是学生的对抗和厌学,而适当的放松却常常能收获许多。
 

一、过分的限制,引发了学生“对抗”


这一案例与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第78条建议中女教师对巴甫里克的教育方式相似,教师都在竭尽全力地把学生拉到“那个标志着平安无事的救命的分数线上来”。学生吃尽苦头,几乎没有自由玩耍的时间,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如果以延长学习时间、限制学生自由来获取可怜的高分,只能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换来的只能是学生的“对抗”。


在“延长时间、加大辅导力度”中,教师用心良苦,但不能说是“尽职”。如果“尽职”,就应该在发现这种方法不见效后立刻“另辟新径”。
 

二、过多的批评,导致学生丧失信心
 

读第78条建议时,我印象最深的情境就是,教师带领全班同学到生物室参观。学生们看到新鲜有趣的事物很高兴,围着教师问这问那,只有巴甫里克闷声不响地站着。可是放学后,苏霍姆林斯基却发现他朝门里张望。这说明学生受批评的次数多了,失去了信心,即使遇到喜欢的东西也不愿在其他人面前表现出来,害怕“一不留神”受到教师和同学们的嘲笑。李志豪不也是如此吗?他很少说话,从不把自己的喜怒哀乐流露出来,回答问题时声音小得如同蚊哼,就连和教师对视的目光也变成了一种偷看。
 

站在后进生的立场,感受后进生的学习和生活,你就会感到后进生特别不容易——屡战屡败,动不动挨批评,同学们常常嘲笑,心灵备受折磨。作为教师,对这类弱势群体,应该付出更多的关爱,因为缺少爱!但回想我们的课堂,有谁去真正地“爱”过后进生?很多时候,对他们的教育除了批评还是批评,更有甚者还“出言不逊”。通过李志豪的事例,我深刻地认识到:过多的批评对教育教学百害而无一益,只能使学生丧失信心,在同学们面前抬不起头,从而产生消极怠慢的情绪。


三、教育的关键,在于唤醒与激励


教育的魅力,不在于传授知识的多与少,不在于学习时间的长与短,而在于激励与唤醒,唤醒学生内心深处求知的欲望。


教育者只有在师爱前提下,以各种唤醒的手段和方法来教育,比如信任和宽容、惊叹和鼓励、期待和发现、启发和引导,教育才会变得灵巧而有效,从而产生“神奇的力量”——这种“神奇的力量”就是学习的欲望。欲望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可以使学生愿学、乐学,即使在学习中遇到挫折也勇往直前。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教师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重拾信心,克服厌学心理,而培养其自信心的关键,就是以唤醒与激励的手段,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能行,自己并不比别人差。


教育大家魏书生说过:“教师是干什么的啊?是找出适合学生阶梯的人。”作为教师,只有找到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才能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才能促进每个学生健康发展。
 

作为一名教师,你爱学生吗?如果爱,就要多探索唤醒学生求知欲望的“秘密”,然后为学生搭造一个自在发展的空间吧!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