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6:E教江苏·深阅读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73期 总第5782期 2019年09月09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73期  下一期
背诵是心口间的反复往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宿迁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吴维煊 发布日期:2019-09-09 16:10:39

背诵,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学习方式。以私塾教育为例,背诵是必不可少的,所学均要求记忆。古代文人通过对儒家经典和四书五经的学习,将经典所学镌刻在生命之中,需要时信手拈来。而今,随着科技的发达、资讯的便捷,百度一下立刻就会得到学习者想要的资讯,因此背诵已在学校教育中受到冷落,甚至淡出。
 

背诵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其在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培养上所起的作用是高科技无法取代的。当搜索、查询替代背诵时,学习者不仅失去了训练记忆力的机会,而且学习状态也趋于浮躁,学习效果趋于肤浅。


为什么学历普遍提高的当下,真正的学术大家却相对稀少?其原因显然是多方面的,但忽视背诵导致的文化储备不足是难以忽略的原因之一。
 

当背诵缺失时,识记过的知识与信息很容易像过眼烟云,难以在思维中留下烙印。很多东西,如果不去背诵,是无法丰富人的思想体系的。当思维中缺少储备时,可被调动与支配的文化信息源严重不足,人的思想体系就会处于空洞状态,思考力和想象力就较难激活。腹中少有诗书,气质自然就难以升华。
 

背诵缺失会影响终身学习的质量。持续学习需要培养与保持各种连接,若不注意背诵,知识与信息很难在人的思维深处扎根,不同的专业节点难以和信息源相关联,概念也就难以与不同领域的理念相对接,这让终身学习效率大打折扣。
 

读书不可只经口耳而不走心,阅读更需要心口间的往复。由此可见,学习过程中一定要背诵。有些知识只有记在心里才能对人产生影响。


在语文教学中,少些搜索、浏览和浅阅读,而应该让背诵更多地回归学生的学习生活。
 

让学生背诵古文。学生若能背出一定数量的古文,那先人的智慧就会形塑学习者的印象,在与世界相处时,先人的知识会指导学习者的言行举止。背诵不仅让人有了文化上的取舍,也能让其内在的气质及人格发生改变。
 

让学生背诵课文中思想内涵深远的章节。被选入中小学教材的课文大多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佳作,每一篇佳作不仅是作者思想的表述,也刻着时代的烙印。学生背诵思想内涵深远的章节,在感受优美文采的同时也有助于丰富思想。


让学生背诵诗歌。诗歌总与充满希冀的未来相映照,诗歌更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中华语言文化的精华与瑰宝。有些诗歌超越了既定的时空与民族国家界限,给人以思想与艺术上的滋养。人生的境界需要通过诗歌不断拓展,学生背诵诗歌,体味诗歌的优美与思想内涵,对提升生活品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让学生背诵优美的词句。汉语的迷人与博大精深,是任何语言都无法相比的。而今,背诵外语是每个学生学习的必需,而背诵中文却被放在相对次要的位置上,这使学生美文美句储备严重不足。作为中国人,必须要有一定优美词句的积累,通过背诵,让优美的词句驻扎在人的心里,不仅能让人的心灵向善向美,也能提高人的表达能力。


让背诵回归语文教学,回归学生日常生活。美文美句通过背诵,在“口”与“心”间反复往来,在血液中融化,与人格融为一体。只有这样,背诵才能在此过程中助力学生走向远方。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