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5:E教江苏·深阅读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73期 总第5782期 2019年09月09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73期  下一期
中学语文课堂范读的现状与思考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东台市时堰镇中学 纪卫华 发布日期:2019-09-09 16:06:21

范读,即为学习者示范朗读,在阅读教学中有很重要的引领垂范作用。好的范读可以先声夺人,激发共鸣,从而把学生带到文本的情境中去,对促进学生理解文本、优化表达等大有裨益。
 

然而,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范读环节常常是苍白的,甚至是空白的。中学语文课文的篇幅相对较长,有些教师舍不得在课上花时间范读,有些教师则喜欢搜寻网络资源,找个录音放放。录音范读作为优质资源引进来,声情并茂自不必说,但笔者认为一味依赖录音是有弊病的。在学生看来,扬声器中的声音与他们是有距离的,有点像隔靴搔痒。


语文课堂教学讲究的是情境的现场效果,讲求的是如何一下子吸引住学生,带领他们走进作者描绘的情境和情感世界中,设身处地地体验作者的喜怒哀乐,与作者共进退。然后,学生再跳出文本,联系生活实际,在生活中的人与事中融入自己的思考与评价,达成自己的二次以及多次创作。而这一连串的语文学习感悟,常常是在范读中被激起的。


记得笔者小学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老师介绍总理生平事迹后,在悲哀的背景音乐中,用沉重缓慢的语气范读了一遍课文,全场气氛立即得到了渲染,阅读时大家对文中送行群众的神态、动作、心理描写都格外关注,对总理的爱戴与怀念之情油然而生。至今,笔者对当时的课堂情景仍记忆犹深,从教后方明白此乃情境教学法的巨大功用。那么,我们应当如何来审视范读这一概念呢?


一、范读是一种追求成功的朗读形式
 

作为语文教师,课堂上的范读不能徘徊在熟悉文字、正音释义的低水平状态,不预设目标的范读,不关注课堂生成的范读,是低效甚至无效的。范读者的腔调、表情、肢体语言、细节的处理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在学生印象里,书该怎么读都是以教师为样本的。试想:一个读书支支吾吾、拖拖沓沓、错误百出的教师,怎能提高所带班级的读书水平?怎能带出讲普通话、响亮话、完整话的学生?走进校园,我们静听,有的班读书像说快板,有的像唱歌,有的又像开拖拉机,这都是取的师父的经,是不追求成熟和成功朗读的师父的经。要知道,这样会误导学生。可见,语文教师在范读上要下功夫,要有追求。


二、范读应是学习过程中的一种意识


范读时,教师面对的是静止的文本,内心流淌的是文本与现实生活的融合后外泄的主观情愫。于漪老师在《往事依依》中对两个国文老师诵读情态的描述精练而又传神:“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修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
 

精彩的范读是事半功倍的,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而久远的。学生在引人入胜的语境中接受熏陶与洗礼,实现了精神的蜕变和情感的升华。长期这样训练,学生是会形成厚重的语文素养的,这是空洞的说教难以达到的。
 

再者,范读的过程也巧妙地完成了对朗读要求的暗示性指导:书到底该怎么读?学生听读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甄别、借鉴、模仿的过程,是一个培养学生语感的隐性过程,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走进文本的兴趣。


三、范读为学习者预留了让学引思的空间
 

现行的先进教育理念更提倡教师的启发引导,提倡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强调他们的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注重学习过程与生成,讲求个体的有效性。教师在范读之前,应该对学生的听读作一个任务布置。比如说,在倾听范读过程中,对文本进行一些批注,尤其鼓励融入主观思考的批注。听读后,敢于质疑和自我展示,在与教师和同学的交流过程中实现质的提升。
 

学生学习文本、倾听范读的过程也是一个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听读的收获转变为学习的成果。反过来,教师倾听学生的范读,可以了解反馈,可以洞察他们对文本主旨情感的领会与把握程度,实现教与学情感的立体碰撞。
 

比如笔者教余光中的诗歌《乡愁》时,就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让学生回去有感情地把这首诗面对面地朗读给父母听,再由父母诵读给孩子听,录下音来,把认为理想的音频带到课堂展示。作者浓浓的思乡爱国情愁、新颖的比喻、典型的意象,无不触动着每一位参与者的心弦,理想地搭建了家长与学生的心灵桥梁,可谓是一次完美的课外拓展与延伸。
 

总之,成功的语文课堂离不开精彩的范读,范读不能被遗忘或轻描淡写,应该把它提到一定的高度,多做文章,做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