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8:E教中国·技术前沿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73期 总第5782期 2019年09月09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73期  下一期
巧用信息技术 优化实验教学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火星小学 张辉 发布日期:2019-09-09 15:41:15

有效的科学实验教学必须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来实现。在教学中综合利用好课件、实物展示台、微课等各种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使实验导入趣味化、情境化,拓宽授课渠道和学习思路,使实验指导形象化、细致化、简单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科学探究积极性,深化其对实验的认识,熟练掌握实验操作方法,显著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接下来,笔者将介绍在信息技术与科学实验教学整合方面做的几点尝试。


一、巧用信息技术,优化实验导入


1.实验导入趣味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创造的源泉。”如果只靠教师讲授的教学是一种“单媒体”活动,难免枯燥乏味,那么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声、形、情、境熔于一炉,给学生以新的视听体验,自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例如在教学“植物”时,事先搜集有关植物的图片、有趣的故事和影像等资料,将其制作成微课来导入新课的学习,这将迅速调动学生对植物的探究热情,促使他们积极投入对植物的观察实验中,从而有效地集中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2.实验导入情境化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遇到感兴趣的问题总想弄个明白,教师应根据儿童的这一天性,通过信息技术积极创设情境吸引学生,帮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科学探究的求知欲。


例如在教学“抵抗弯曲”一课时,播放株洲桥梁垮塌事故的影像资料,创设实验探究的真实情境,帮助学生迅速明确实验探究目的,促使其主动提出科学探究的问题:横梁的抗弯曲能力到底与什么因素有关?怎样才能增强横梁的抗弯曲能力?……学生也迫切地想通过亲身实验来一探究竟,以此顺利过渡到下一环节的实验教学。
 

二、巧用信息技术,优化实验指导
 

1.实验指导细致化
 

巧用信息技术,可以使实验指导更加细致化。例如“油菜花开了”一课要求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解剖油菜花来了解花的构造。为了突破教学的难点,教师可以在课前把解剖油菜花的步骤和方法录制成微课,并用简洁的文字提示实验中需要特别注意的细节。学生通过微课学习,在解剖油菜花时,操作将更加准确熟练。当然教师还可以运用实物展示台现场演示实验,边操作边重点提醒学生操作的要点和注意事项,将演示指导做得更加形象、细致。
 

2.实验指导简单化
 

笔者发现实验教学中通常是教师先讲解实验相关事项,再进行实验演示,最后才是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教师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时间,大大减少了学生动手探究的时间,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在实验教学中运用好信息技术,可以巧妙地解决这些矛盾,压缩教师讲解时间,通过课件的提示启发学生思考,使实验指导简单化、明了化。


信息技术运用于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具有化难为易、变静为动、变枯燥为趣味、变抽象为具体等多种作用,能最大限度地增加儿童探索科学的兴趣,为教师和学生搭建起通往科学彼岸的桥梁。科学教师应该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积极探索各种有效的实验教学方法及模式,使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完美融合,悉心引领学生在信息化的环境中进行有效的科学探究。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