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E教江苏•深阅读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71期 总第5754期 2019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71期  下一期
浅析本土特色文化的小学英语课外阅读课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常州市金坛区社头小学 周薛玉 发布日期:2019-06-17 11:17:39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习英语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世界,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播中国文化,能帮助他们形成开放、包容的性格,发展跨文化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促进思维发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人文素养。课本中的内容是有限的,课外却有着更广阔的天空,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的空间。目前小学英语课程越来越注重课外阅读的实施与开展,但鲜少有能与本土文化相结合的课外阅读课。
 

本文将以某教师指教的一节小学高年级英语课外阅读课为例,具体阐述依托本土特色文化的课外阅读课的选编、实施和文化渗透。教材内容是根据镇江本土特色文化编制的有关瘗鹤铭的故事,以此为背景,着重分享王羲之和鹤之间的动人故事。


一、文本选编有创意,建立语言新起点


1.文本选材有新意


阅读材料首先要吸引小学生,让他们觉得有趣,愿意读;同时又要考虑适宜性、知识性等因素,要让学生沉浸在阅读中,感受语言阅读的内容和意义,带动其语言技能和知识能力的发展。


区别于以往的课外阅读材料如绘本、经典故事等,本课结合镇江本土的特色文化之一瘗鹤铭。瘗鹤铭是位于镇江焦山江心岛的摩崖石刻,被称为“大字之祖”,是中国书法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可谓当地传统文化的典范代表。这样的阅读材料来源于传统,更来源于学生的周边生活。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就可以用英语来介绍自己家乡的“宝藏”,真正体现了新课标中用英语做事的目标,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文本编写有趣意
 

本土文化,或者说是中国传统文化,很容易出现课堂内容晦涩难懂的情况。教师巧妙避免了这样的问题,选择了瘗鹤铭背后的传说故事——王羲之与鹤的动人故事,与学生们分享。编制的教材不仅有故事的叙述,还有生动有趣的对话,并配上了带有中国特色的美丽山水画,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这个故事。整个文本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知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乐于读,敢于读,积极发表个人见解。
 

The story of Yiheming
 

One day, Wang Xizhi visited Jiaoshan Hill. He saw a pair of cranes dancing.


Wang Xizhi watched all day long. A monk came. He was the owner of the cranes.
 

The monk: Do you love the cranes?


Wang Xizhi: Yes.
 

The monk: You can have them.


Wang Xizhi: Really? Thanks!


Wang Xizhi was happy to hear that, but he had to go for some days.


Wang Xizhi: Can you look after the cranes for me?


The monk: Sure.
 

Days passed, Wang Xizhi returned. He looked for the cranes.


Wang Xizhi: I can’t see the cranes. How are they?
 

The monk: One of the cranes died and soon the other also died.
 

Wang Xizhi: That’s too bad.


二、文本解读有内涵,促进语言内化
 

1.梯度文本解读


鉴于学生对瘗鹤铭的了解,教师设计了Quiz来帮助学生唤起已知信息:“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it?”同时也是为了检测学生的了解程度,并让他们在Quiz中得到及时的、基本的知识补充。在此基础上,先自主阅读解决生词,排列文本正确顺序,再在补全对话中体悟主人公情感。整个过程由已知到未知,再由未知到已知,是学生文本阅读的一个良性过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2.有效合作学习
 

由于学生对本土的文化较为熟悉和了解,理解文本含义对他们来说并不难,因此这样的高年级课外阅读课应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在与他人信息的交流碰撞中获取新知。在整节课中,教师非常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可以说大部分活动都是在小组合作情况下完成:Quiz中合作手势回答问题;初读文本,轮流阅读,共同解决生词;再读文本,通力合作补全对话;最后合作表演。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培养了合作意识,并且由于生生之间本就存在信息差,这样的信息差给学生之间增加了更多的交流机会和更大的交流空间。


3.无痕策略指导


阅读课既能让学生增加阅读量,扩大语言输入,也能让学生从中学到许多阅读策略。本节课中,教师以小贴士的方式提醒学生在排序中理解图意、抓住线索、紧扣关键词,既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也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来获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同时,更加注重学生英语思维方式的培养。由于话题中涉及部分生词,学生在课堂中依赖“Can I speak Chinese? ”其实未尝不可,可对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英语思维的培养至关重要,无论是对学生的口头表达的反应能力还是对语篇表达能力,都能起到一定的提升作用。因此,在对生词的解释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示范,如“mystery:people don’t know who wrote it.”。这样,学生在理解生词时也会尝试用英文来解释,而不是中英互译。
 

三、文化渗透多维度,提高语言深度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接触和了解外国文化有益于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热爱。语言和文化的存在是相辅相成的,如何在课中不刻意地进行文化灌输一直是我们探讨的问题。
 

1.体会书法之魅力
 

我国书法具有几千年的文化历史,而瘗鹤铭作为中国书法之瑰宝,又具有极高的考古价值。开篇导入时,教师自己在黑板上写下瘗鹤铭,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后在文末与学生共同欣赏瘗鹤铭中的字,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本中王羲之说的一句话:“I wish I could write like the cranes’dance.”欣赏如鹤舞般的中国书法,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感悟鹤之忠贞


瘗鹤铭是为了纪念逝去的两只鹤,文本对话中提到:“One died and soon the other died.”教师在此追问,引导学生了解鹤的忠贞,让学生对鹤有更深一步的了解,打破了学科间的限制,将英语学科与其他知识相互渗透、相互融合。
 

3.形成传承之意识
 

本节课与本土文化有关,也与文化传承有关。巩固中的If you are the guide, what would you say? 和作业中的know more about Zhenjiang story,都是希望学生能将今日所学用于生活,能将本土文化介绍给外国并传承下去,同时也是对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一种培养。
 

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本土文化材料,逐步解析文本,内化语言,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渗透文化和情感。小学英语课外阅读课有着无限的可能,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可以更广泛地接触到各式各类体裁、内容的阅读文本。有意义的特色文化内容,尤其是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内容,更应该成为课外阅读课的特色之选,以进一步弘扬中华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让他们能用英语将这些特色文化传达给海外游客。学生在英语中体验本土传统,又通过学习将本土文化传承下去,实现了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