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教书匠的“二三事”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郑州市惠济区香山小学 刘杨 发布日期:2019-06-03 16:07:09 |
在教育行业有句口号颇为流行:“不做教书匠,要做教育家。”这样看,“教书匠”好像是一个贬义词。可是,“百工皆称匠”——也就是说,有手艺、能成活儿的“专业行家”才称为“匠”;更何况,还有“独具匠心”“能工巧匠”这样的美誉。这样看,“教书匠”又成了褒义词。如此,我把自己称作“教书匠”也是合适的。 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一想到自己刚接手班主任工作时的状态,我的脑海中就立刻闪现出了晏殊的这首词。
这可怎么办?不能因为他一个人影响了整个班啊!
想来想去,我决定安抚郭家良。 可是,我使出了浑身解数——用语言感化他、用奖品激励他、用榜样示范他,还是压根儿不管用!忍无可忍,我打通了他家长的电话。谁知,电话拨通后,竟传来一个非常沧桑的声音——原来,郭家良是一个没了爹娘的孩子,他一直跟爷爷生活在一起。摸清了他的家庭情况,我决定和他好好聊一聊。他好像知道了我打电话的事,几次想退缩,却被我一把紧紧地拉住了。交流中,我没有谈及他的家庭,只是和他说了很多无关学习的“题外话”。渐渐地,和他谈心成了我每天工作的一部分。就这样,小到三五分钟,大到整个课间,从开始时他听我说到最后他主动找来跟我“唠嗑”,我们的谈话越来越投机。我发现,他的变化越来越大:上课时,坐得最端正;写作业时,不再满纸画“鬼符”……就这样,大家都愿意和他玩耍了。
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其实,我和郭家良“对决”的过程并不像上文中说的那般三言两语。原本,我也想着用各种修辞和华丽词语做渲染,可真到把故事敲成文字的时候,才发现脑海中全是他的阳光笑容,以至于竟让我无从下笔。是啊,“教学相长”,教师并不拥有教育的绝对话语权,而是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自我反思、自我成长,慢慢做最好的自己。教育,是一场把教书和育人相结合的修行,只有把教育融进生活,让教育有温润的土壤,才能培养出脱离了课本的“完全人”。 匠者,必怀有一颗“匠心”。最普通的木头,在木匠手里会变成精美家具;最丑陋的石头,在石匠手里会磨成珠圆玉润;就连破铜烂铁,到了铁匠手里也能铸成锋利兵器!因为,在匠人眼里,所有的素材都是艺术品。是的,还有教书匠!在教书匠眼里,各个学生性格迥异,却都是“可塑之才”——教师怀着一颗匠心,想象他们最美的样子,那么教育出的学生也必会成为“艺术品”。所以,我愿意继续做一名最普通的教书匠,继续记录着自己的“二三事”,然后和大家分享身为教育人的简单幸福。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