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建立学生数学思维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靖江市土桥实验学校 姚宏军 发布日期:2019-06-03 10:07:53 |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初级阶段,在这一时期,教学质量会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动力。因而,教师需要更新教学储备,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是学生的必备能力,教师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学生可以更加迅速有效地接受新知识并触类旁通,为学生解决数学难题提供有效思路,从而让学生的学习素养更能适应初中深层次教育的要求。 在许多教师的教学经验中,学生只要会做题就说明他们对某一个知识点有了透彻的理解,但常常还是会发现学生即便理解了某一些知识点,在做题时依然会出现失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建立起解决问题的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教师只注重知识的教授而忽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导致部分学生无法学以致用。 因此,在当前素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必须要转变教学观念,将学生的素质培养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融入课堂教学,通过训练,提升学生的问题感知能力,让学生逐渐建立起数学解题思维,为今后更深层次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一、引导学生总结,在问题中锻炼学生的解题思维能力 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时间长,学习内容比较分散,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定期归纳总结。比如,每学习完一个章节,学生都要对新学习的零散知识点进行有效归纳,总结在做题中遇到的疑难。考虑到未来学生将要面临的学业要求,教师的教育就不能太片面与肤浅,否则就很难使学生适应未来的学业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对某一个综合知识点的教学应深入挖掘,帮助学生储备更多知识,为向下一阶段学习过渡打好基础。 同时,在每一次教学中,教师还应加强对知识的总结,再融入一些综合问题的解决方式,通过这样的案例总结,让学生对其他知识点也能触类旁通,培养学生善于总结的良好习惯,促进其数学思维的形成。
二、加强数形结合问题训练,探究解答问题新思路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一课时,对一些空间认知能力比较弱的学生来说,这种复杂的空间构图往往会使他们十分头疼。教师在这一章节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带领学生将已经学过的长方形与正方形知识一起温习一遍,然后再展开接下来的教学,这样会更加得心应手。通过实物构造比较,让学生认识到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通过知识迁移,让学生对该知识点有一个基本认识。接着,在教学中增加一些综合问题的探索。通过深度分析,帮助学生培养数形结合解题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建立。 三、注重独立思考训练,培养学生自主思考习惯 小学阶段要加强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训练,尤其是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小学生知识掌握不达标,最终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而抄袭他人作业的情况时有发生,这种情况对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建立是十分不利的。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涯的初始阶段,学生的学业压力较小,相对轻松,但对学生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培养要求更高。因此,教师需要将综合问题的运用融入日常教学之中,培养学生对零散知识进行总结归纳的好习惯,帮助其建立知识网。同时加强对学生数形结合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数学问题,独立思考,建立数学思维,从而为学生更高层次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