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育人功能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吉林省珲春市第八小学校 杜丽燕 发布日期:2019-06-03 09:45:01 |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要求,建立在理论和实践基础之上,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做了相应规划和总体要求。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要落实“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做了具体回答,体现了先进的“家校共育”观念,强化了学习者综合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每一位授课者要充分结合学校的课程理念,把知识融入到社会综合实践中去,系统地开发综合实践课程,让学生的社会综合实践成为学习者能力发展的来源。 一、与校内、校外德育活动紧密联系
社会综合实践活动旨在改变学生单一的知识接收方式,让知识与能力相结合,构建一种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方式,掌握教育的方向与原则,让教师指导、家长督促、学生参与、社会合作四个方面充分融合,强调素养的培养,弥补传统教育的欠缺。 二、构建教与学之间关系的层次变革 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不同于传统教育课程的认知,它承载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新理念,不仅丰富了课程类型,改善了中小学课程结构,也在学生“智慧成长”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每个学生的家庭生活环境及其思维角度不同,对知识的构建途径也不一样,课本的学习仅仅促进了他们知识的增长,却不能帮助他们完好地将所学所想物质化,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把学生知道的和应该做到的与最高端的理念相结合,引导学生大胆思考,勇于质疑和发表自己的见解,撞击出智慧的火花,用智慧填写知识的空白。 2.促使教师转变教育观念 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与实施,是知识应用的需求。师生可以在活动中互动交流,学生也可在课后与家长进行交流。学习不再是学生单方面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以教师为引导的主动学习的过程,师生之间不再是“授”与“受”的关系,而是对等的。教师转变原始教学方式,也是一次教育教学的重大变革。 3.提升了教师的社会综合实践指导能力
4.引导学生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生活化
《指导纲要》的颁布,为发挥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育人功能提供了有力保障,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发挥了它的独特价值。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