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淮北市袁庄实验学校 徐文 发布日期:2019-04-08 09:19:43 |
从古至今,古诗词滋养了无数读书郎,对儿童的心灵、情感的熏陶与升华,个性、人格的健全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古诗词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经过尝试和实践探索,我体会到在语文诗词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运用信息技术,巧妙引入诗文
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活动、多媒体教学平台,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针对小学生思维方式和年龄特点:以眼、手、耳的活动为中心,言语、文字描述相辅相助。要尽可能利用他们的形象思维优势,通过观察、言语描述等活泼生动、趣味性强的形式来表现学习内容,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我在教学古诗《村居》时,先带领学生进行了一次春游活动,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春天的景物,然后让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春天景象用语言描述出来,最后通过课件讲述春天的景色。整个活动中,学生兴趣盎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运用信息技术,品读感悟诗情 古诗的语言十分凝炼,又意味深长,诗人往往在“情动而辞发”后还要反复推敲,将自己丰富的情感融入每一个字。学生与诗人存在相当大的时空距离,加上缺少对生活的认识,要使他们从字里行间清晰地感悟诗人真挚浓烈的感情,悟透某个含义深刻的字,这时就可运用多媒体将诗人所描绘的场景逼真再现,可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历其事,从而产生共鸣。如教学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这首词时,诗人通过短短的词句,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梅花傲雪的情景图。诗词一句一景,构成了一幅幅绚丽的图案。学生由于深入其景,真正看到了,听到了,定会有许多的遐想,由于画面的渲染,声音的衬托,此时的学生已经把自己融入其中,也就有感而说了。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