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变学为思,争做课堂小主人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无锡市江南实验小学 阙旭菁 发布日期:2019-04-08 15:25:05 |
去年,我教五年级数学,给全校数学教师上了一堂课题为“确定位置”的展示课。评课时,有教师指出对数对的书写应加强,特别强调小括号不能丢,不能一讲带过,这样学生不理解也记不住。过后我反思了这个环节,决定加以改进,变教师教授式为学生生成式。 改进前 提问1:班长坐在第几列第几行?(同时板书)
提问1:班长坐在第几列第几行?(生答并板书:第4行第3列)
提问2:你记录了几个,你是怎样记录的?
教师关注,鼓励学生积极思维
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 数学知识是一种抽象的知识,它的获得需要摆脱具体事物的其他无关特征。本课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数对的意义,教学过程中,教师从学生自己十分熟悉的座位表着手,通过说一说中队长的座位位置,引出第几行与第几列的话题。接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从第几行第几列中抽象出数对的表示方法,这符合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对在确定位置中的作用。数对中的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两个数之间用逗号隔开,两个数的外面要用小括号括起来。借助具体的事物和形象在头脑中逐步建立一个抽象的逻辑体系,缓解具体与抽象之间的矛盾,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逐渐向抽象过渡,实现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由具体向抽象的转化。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对数学符号化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释放,在此基础上提炼出数对的书写方法,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用数对表示位置的简明性和准确性。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