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4:河南特别报道•区域发展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65期 总第5721期 2019年03月25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65期  下一期
区域教育信息化典型学校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19-03-25 10:19:26

鹤壁市明志学校


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过程,就是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不但带来了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而且促进了教育改革,是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融合的产物,最终实现以信息化教学引领教育长足发展。

鹤壁市明志学校校长   宋上锋

鹤壁市明志学校自建校初期,就将学校师生的信息化能力培养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来抓。学校搭建高标准信息化平台,注重师生信息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利用信息化平台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使学校信息化教学水平大幅度提高。
 

学校加大软硬件建设力度,夯实信息化建设基础,并搭建好信息化平台。目前“班班通”设备覆盖率达到100%,教师师机比达到1:1,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达到全网覆盖。并根据学校学科特点,开展信息化教学培训,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按照教育信息化要求,先后开展了办公软件培训、白板教学培训、资源平台使用培训等,提升了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力,完成了从传统课堂到信息化课堂的成功转型。


学校自建校初就建成了云直播互动教室,运用录播设备轻松录制精品课,令教师通过网络提升教学水平,促进教育教学双提高。同时运用云直播互动功能,带动杨子河小学、大屯小学开展“一校带多校”活动,利用“双师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教育资源共享,达到了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目标。
 

建校初期,在鹤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学校精心研究现代化教育教学模式,在中学部打造智慧课堂实验班,为每位学生配备平板电脑。通过一年来的使用观察,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了转变,学生逐步实现个性化学习,学习兴趣及自主学习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教学成绩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引领教育教学工作逐步迈向全新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模式。


在智慧课堂的基础上,学校建立了未来教育实践基地,探索教育发展的全新模式。开展与智慧课堂相关的教学研究,探索现代教育技术给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带来的新变化,通过展示课堂、讲评课堂、探索课堂等活动,形成新的教育模式。
 

学校在小学部设置了创客空间,通过3D打印技术、机床加工技术、Scratch编程等,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并以创客活动为平台,以课程改革为载体,多形式常态化开展创客教育,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培养“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科技型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鹤壁市致远中学
 

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影响的不断加深,鹤壁市致远中学逐渐走出了一条信息技术融合教学实践的新路子,以信息化教育作为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形成了独特的致远模式。

鹤壁市致远中学校长   焦来宪

鹤壁市致远中学将数字化教学渗透到管理、教学的各个方面,以教研课题引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在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过程中,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促进学生进步,使信息化教学呈现常态化发展。


学校坚持“教学课改研讨一体化”道路,将教育信息化建设深入到教育教学主课堂,搭建一对一数字化教学环境,从七年级开始推行平板教学体验,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致远中学在推进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强化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意识,引领全校师生实现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字化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应对未来的能力,通过教学信息化建设带动学校实现整体的数字校园建设。致远中学全体教师积极探索信息化教学之路,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教师根据课堂反馈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讲解,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坚持每周进行全体教研活动,采取激励优化的策略,鼓励教师不断超越自我,坚持培训与实践相结合,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在参与课题研究过程中,不断将新的理论与想法运用到课堂实践中,通过与专家的研讨,反思日常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不断提升教师自身学术方面的专业化水平,为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学校以课题研究为切入口,将平板电脑教育教学实践引入到主课堂中,并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在课堂教学中深化平板电脑教育教学实践。鼓励学科教师加入教学研究的队伍中来,鼓励他们参与课题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及时应用到日常教学工作中。先后参与主持了河南省和鹤壁市相关重点课题的研究工作,让“数字化”走进课堂,贴近学生,从而在不断的创新中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水平。


鹤壁市致远小学

 

鹤壁市致远小学作为鹤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窗口学校,非常重视信息技术的全面建设工作,“让学校有内涵,让教师有思想,让学生有个性”是致远小学的办学理念,学校充分发挥“请进来、走出去”的学习培训思路,整体提高了教师职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鹤壁市致远小学校长   高代宝

在教育信息化日益发达的今天,鹤壁市致远小学将现代教育技术有机、合理地应用于教育教学中,加大对教师的教育信息化应用培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学校坚持把信息技术硬件环境的建设作为信息技术应用和发展的基础,教师全部配备办公电脑,教室全部配备电子白板,此外,还装备有多媒体录播教室、计算机教室等功能教室,有力地支撑了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步伐。
 

学校有计划地针对全体教师开展信息技术培训,使全体教师都能利用计算机进行录课、课件、微课、音视频剪辑制作等。并利用各种形式,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进行了有效培训,为师生开展校本课程研究、推进课程改革发挥了积极作用,切实提高了学校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水平的大融合,使教育教学更加形象、生动、直观。教师利用多媒体电化教育手段,创设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迅速排除难点,把握重点,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学校大力开展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研讨,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效整合,并组织骨干教师深入研究,亲身实践,有效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
 

学校充分发挥电教媒体平台优势,开展“一校带多校”工作,使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一样,接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弥补了学科不全、师资不足的遗憾,实现了区域间的资源共享。2018年,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该校两人荣获市级一等奖,评出省级优课两节,在刚刚落幕的鹤壁市微课大赛中,有14名教师获奖,其中5人获一等奖,6人获二等奖。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