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运用微课优化小学生习作教学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合肥市青年路小学 范丽娟 发布日期:2019-03-25 09:40:33 |
微课虽是舶来品,在不到十年时间里,国内对微课内涵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微课技术应用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探索和发展。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难点所在。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将微课巧妙运用于习作教学实践,给传统习作课带来新的生命力。如何精心设计、开发、制作适合作文教学的微课作品,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等同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同时,叶圣陶先生在《作文论》中也指出:充实的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微课和习作的有效融合,可以再现生活场景,呈现自然风光,链接记忆宝库……画面的精美,人物的聚集,大量丰富、开放的资源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为此,我们可以利用现代媒介,让学生的写作实践走向生活。
传统习作教学,主要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要求学生对范文进行听讲、模仿,甚至套用,无视学生的个性特点,造成“异口同声、千人一腔”的感觉。微课将每一篇习作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点、侧重的语言训练点用3~8分钟的方式呈现,教师课前发布、课内回顾,学生点击观看,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反复观看。这样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状态,可以有条件选取教学内容,及时解决习作难点困惑。
总之,要开发符合新课程要求的,体现年段目标和教材特点的微课,切实用于习作教学,服务于学生习作需要,改变传统习作弊端,探索“制作微课—学习微课—线上点评—问题诊断—课内评讲—修改誊抄—分享美文”微课应用下的习作教学路径,不断丰富学生习作的体验,培养学生爱上习作的情感态度。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