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E教中国•深阅读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65期 总第5721期 2019年03月25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65期  下一期
再读《给教师的建议》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湖南大学子弟小学 王细美 发布日期:2019-03-25 16:01:05

第一次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读后用“怀疑”来概括当时的感觉,心中充满了对现行教育体制的疑惑,觉得自己的教育很失败,很彷徨。书中的许多理论说得很正确,但就如水中月镜中花,可想而不可行,书读了也就当时有感触而已。暑假又重温《给教师的建议》,再次走近苏霍姆林斯基,体会他的教育追求,了解他的思想人格,感悟他的理想实践,读完的感觉与前次截然不同。我用“顿悟”来形容此次阅读,再恰当不过了。


在中国,教育制度与社会之间的“代沟”很大。教育环节的所有参与者都患上了“分数依赖综合征”,检验学生能力的不是社会而是考试,那些能够取得更高分数的能力将会被保留并继续提升,而与此关联不大的能力会被忽视甚至淘汰。学校教育只注重分数和书本上的东西,不注重创造力和想象力,主要培养学生的考试能力。


与其彷徨,不如寻找出路,与其哀叹,不如采取行动。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最重要的建议,就是阅读。针对教师阅读的,面向学生阅读的,针对家长阅读的,每个教育案例都处处可见苏霍姆林斯基对“阅读”的推崇。


一、阅读有助于教师提高教育技巧
 

书中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书中《给刚参加学校工作的教师的几点建议》中说: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易得像识字课本一样。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你才可以说,为了上好一节课,你是一辈子都在备课的。只有每天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你才有可能在讲课的过程中看到学生们的脑力劳动。占据你的注意中心的将不是对教材内容的思考,而是对你的学生思维情况的关心。这是每一个教师的教育技巧的高峰,你应当努力向它攀登。


教师只有爱上阅读,才能把学生领进书籍的世界,让书籍成为学生生活的指路明灯;教师只有爱上阅读,才能让学生深信教师讲的内容不是昨天的重复;教师只有爱上阅读,才能培养学生对书的热爱。


二、阅读有利于学生掌握思考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对“最难啃的硬骨头”“后进生”的工作中,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使他们尽可能地多读些书。他说:“我坚定不移地相信,学生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能不能顺利地学习,首先就取决于他会不会有理解地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在《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中,他更是认为通过阅读而做好准备的注意力,是减轻学生脑力劳动的最主要条件之一。
 

大文学家欧阳修曾经说过:“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在21世纪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师更应高度重视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学习中的作用,借助课外阅读的开展和指导,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积淀学生人文底蕴,逐步养成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人的和谐发展。


三、理论指引,结合实际,有效指导学生阅读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让学生喜爱阅读,才能让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在学校推行课外阅读活动过程中,我发现有两种现象值得深思:一是有家长反映,家里有一定量的藏书,但孩子根本没有兴趣阅读,即使是要求孩子阅读,他们大多也是敷衍了事;二是小学生由于年纪还小,在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面对这种情况,我向学生推荐文笔优美、思想积极的课外阅读书籍,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际学习情况与学生一起读同一本书,交流读书心得,与学生在心灵上产生共鸣。在我的介绍下,学生产生了阅读的兴趣,争先恐后地去图书馆借阅。的确,兴趣是学生阅读的动力,只有让学生接触到真正吸引他们的课外读物,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指引正确的阅读方法


“必须教会少年阅读!”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是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前提,也是现行素质教育的重要要求。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要教授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我认为应在以下两个方面对学生重点要求。


一是注重精读与略读相结合。21世纪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各种各样的书籍层出不穷。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对所有书籍全部进行精读,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精读与略读相结合,选择对自己有用的书籍细细品味。二是注重阅读与思考的关系。教师在课外阅读过程中要告诉学生“学而不思则罔”的道理,只进行阅读而不注重自身的思考只会让学生变成一台“复印机”。对从课外读物上得到的一些观点和结论不能尽信,要持有怀疑精神,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这样才能将课外读物中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真正起到阅读的作用。
 

阅读方法有很多,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学生自己的能力和课外阅读刊物的不同,灵活地教授学生不同的阅读方法。这样才能开展好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真正达到活跃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操的目的。


3.分层指导,培养阅读氛围
 

“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中,我主张分层次指导学生的阅读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真正做“阅读的主人”。对语文水平不是很好的学生,适当地放宽要求,只要能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即可;对语文水平较高的学生,则适当地提高门槛,真正让他们在课外阅读中提高语文素质。这种分层指导,有利于在班级中形成活跃的课外阅读氛围,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外阅读活动中来。


4.形成作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我在教学中一般采用以下两种方式来进行成果展示:一是通过板报来向学生约稿,让学生在课外阅读后将自己的读后感或是一些读书感悟写出来;二是利用周五下午的班队课举办小型的课外读物讨论会,邀请学生家长参加,由学生依据自己这一段的课外阅读内容进行演讲。通过这两种方式,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课外阅读带给他们的快乐,既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也吸引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课外阅读的行列当中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给教师的建议》中关于阅读的章句很多,时刻提醒每位教师,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必须教会少年阅读!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