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智慧在指尖闪耀 创新从劳动开始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郑州市惠济区开元路小学 郑杨柳 发布日期:2019-01-11 14:17:43 |
郑州市惠济区开元路小学是一所新建校,新的领导班子,新的教师,新的学生,新的教育教学体系,促使我们必须拥有新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工作中不断进步,勇于创新。为落实国家课程改革纲要计划,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开元路小学在校本劳技教学中切实科学地执行国家课程,不断研发、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努力创建劳技特色学校,开发校本劳技特色课程。一年来,经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开元路小学校本劳技课程开发初显成效,赢得了社会、家长的认可。
劳动与技术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学生在一次次的劳动和技术活动中积累下来的。针对学生特点,我校在学生的创新活动中渗透生活理念,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从而获得实用性的劳动技能。这样更有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劳动品质和习惯,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一、校本劳技课程的实施情况 校本劳技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其个性特长,拓展其知识领域,培养其创新精神、团结协作能力,使他们掌握科学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我校致力于劳技教育的校本化进程,以校本课程为重要依托,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学校目前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校本教学内容。 1.课程设置的主体内容 课程设置的内容以劳技学科教材为主体,结合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学习内容开展。校本课程是在省编劳技教材的基础上,做好内伸外延的发掘工作。
我们的校本课程主要分成三个板块:“喜洋洋的收获”“我能行”“指尖上的希望”。这三个板块各有侧重点,每个板块的课程目标也由低到高呈阶梯状。校本课程劳技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则由教师围绕各板块课程的总体目标自主选择,体现校本课程的灵活性、多样性和发展性。 低段:“喜洋洋的收获”主要开展以游戏、活动为载体的简单手工活动,进行劳技启蒙教育。 中段:“我能行”主要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材料,发挥自己的才能,通过合作学习等途径,开展较精细劳技作品的设计、制作实践活动,初步尝试创造性实践活动。
二、我校的实践与研究 1.强化师资培养 由于校本课程是一门崭新的课程,学校没有专职教师,就由不同学科的教师来轮流上课,其中班主任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校本课程在实施内容、组织形式等方面与学科课程有很大不同,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因此,学校一直将提高教师实施课程能力作为推动课程的重要环节来抓。 走出去:我们认真组织学习劳技校本的研讨活动,获取课程改革的新信息,了解兄弟学校的经验和做法,在交流过程中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本学期,我校教师通过教研交流以及网上学习,收获颇丰。 老带新:我们把有一定经验或特长的教师作为校本课程的任课教师,通过他们的传、帮、教来带动其他教师,从而带动整个教研组全体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令我们更快地适应校本教学。 2.创新爸妈课堂 小学劳技课在培养学生的生活观念方面,相比其他学科有着独特的途径,学校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发了特色课程——爸妈课堂。这不仅满足了学生的需要,加强了家校互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课没有具体要求,我们在常规课的基础上,增设了创新,拓展了学校教学的空间。在爸妈课堂中,四年级家长为我们带来了一堂生动的劳技烹饪课——美味酸菜鱼,家长在课堂上一展风采,我们也借此机会对学生渗透生活理念,让他们注重在学习生活中动手获得体验。如,低年级的学生可以择菜、洗菜,在家长的指导下进行一些较小衣物的洗涤、晾晒、折叠;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尝试参与买菜、烧菜、种菜、养花,真正体验到劳动的艰辛与快乐。 3.强化内涵教育 “动手实践、学会创造”是我校特色教育的灵魂,我们将这一理念融入劳技教育和校本课程的实践活动,以特色教育深化课改实验工作,以劳技教育和校本课程建设促进劳技特色学校的形成,使之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劳动创造了美,劳动与技术教育同美育紧密联合。学生在劳技课中不仅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还可以通过劳动获得美的熏陶,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高其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