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8:E教江苏•校园文化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62期 总第5697期 2019年01月11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62期  下一期
特色立校文化育人———盐城市大丰区白驹小学内涵式跨越发展之路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陈宝平 发布日期:2019-01-11 09:11:48

在盐城市大丰区白驹古镇东市街的深处,一座优美的校园坐落于此。步入校园,教育新风吹拂着丝丝杨柳,带着人文与现代的气息;造型各异的花园苗圃、地方名人碑记等错落有致地分布于校园中。这里是盐城市大丰区白驹小学,一所百年老校如今正焕发出新的生机。


百年传承 


白驹是水浒原乡,大文豪施耐庵在此创作了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歌颂了江湖豪杰、忠义英烈,宣扬的是一个“义”字。“义”正是千百年来白驹人的化身,也是白驹人奋发向上的动力源泉。


白驹小学的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溯至1439年(明正统四年)的白驹社学。此后不断发展扩大,几经易址,校名也不断演变。1701年,白驹场大使关所芳建成白驹小学前身三贤祠诚意书院。1908年更名为白驹诚意学堂,1927年正式定名为白驹小学。1941年白驹小学毁于战火,抗战胜利后人民政府于1948年在繁荣街70号重建白驹小学。1997年秋,白驹小学整体搬迁到现址白驹镇东市街处。


正心诚意


校园文化建设一直是白驹小学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学校秉承“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以“育人为本,素质为重,质量为上,关注发展”为办学模式,以“传承会师精神,弘扬传统文化,打造品质学校”为工作追求,推动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
 

2017年10月,白驹小学重新定义了学校校训,以“正心诚意,崇文尚义”八字为新校训。大丰区卫计委退休干部、校友董绍华为此题诗一首:“正心修得正果,诚意人脉宇阔。崇文学识通天,尚义坦途寥廓。”


正心诚意,语出《礼记·大学》“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学校最初取诚意之名,就是追求“正心诚意”那样一种境界。修身,一个传承了数千年的词汇,为历代文人学者所推崇。所谓修身,就是要把学生的道德品格作为学校教育的第一要务,努力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崇文尚义
 

崇文尚义是白驹民风,这也融入了白驹小学的校园文化和教育教学工作之中。


白驹小学非常重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校园花园苗圃造型各异、典雅精致,基本达到四季有绿叶、鲜花常开放。学生公寓、教学楼、图书楼分别被命名为正心楼、诚意楼、崇文楼、尚义楼;花池分别被命名为弈园、诚园、义园、善园。雕塑、施耐庵与水浒人物长廊、围墙运动人物画、标志牌等整体布置,使学生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张秀成教育基金是由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陈慧峰、陈慧谷先生秉承其母——原大丰区白驹小学张秀成老师遗愿,于2007年9月捐资建立的。教育基金会成立之后,陈慧峰、杨德明先生又先后注入了部分资金,主要用于奖励对学校发展有突出贡献的教职员工。


学校崇文尚义的传统,也不断召唤着社会爱心人士关爱白驹教育。大丰区欧派门业总经理徐金明是白驹小学走出去的学子,他在自己事业取得成功之后不忘母校,已经连续多年为学校的困难家庭学生送去爱心助学资金,用行动的力量给学生们传递温暖的关爱。
 

书香校园
 

白驹小学占地21350平方米,建筑面积7180平方米,运动场地6313平方米;图书楼藏书量2万余册,生均藏书量37册;百名学生计算机17台,班班配备多媒体;建有两片标准化篮球场,100米塑胶跑道、250米环形塑胶跑道。
 

学校非常重视学生习惯的养成,通过“七大礼仪一大习惯”主题教育活动,树立“行为规范教育我的责任”的观念,形成“人人关心养成教育,从我抓好养成教育”的氛围。每年举办“打莲湘比赛”、远足野炊、“行知互动剧场”展演、“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纪念九一八专题活动等,在活动中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每年通过“整洁教室”“书香教室”“温馨教室”的梯度评选,强化文化氛围的建立与育人作用,最终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学校十分注重特色创建,校报《水泊荷香》连续刊印多期,成为学生成长的土壤;校本教材《白驹,我的骄傲!》《白驹掠影》《中华千句文》等是推进“求真”教育的活力。学校还将本土的水浒文化、会师文化、海盐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独创的“施耐庵纪念馆小导游”活动现升级为“家乡小导游”比赛,得到了大丰区文化局、教育局的肯定。学校的“莲湘方阵”在大丰区阳光体育艺术节开幕式上表演;“德育活动与地方文化的有机链接”项目被评为盐城市德育特色项目二等奖,校本教材被评为大丰区特等奖。
 

白驹小学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建设促进了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学校通过加强对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把跨越时空、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了对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文化具有文化自信的学生。我们将不断创新,进一步激发师生的生命活力,朝着辉煌灿烂的明天迈进!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