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绣品课程秀美人生———海门市三星小学绣品特色课程介绍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陆金华 发布日期:2019-01-11 09:04:48 |
海门市三星小学创办于1950年,是一所超大规模的乡镇小学。学校连续多年获海门市素质教育百分考核特等奖,并先后荣获“全国流动人口、留守儿童示范学校”“江苏省科技教育先进集体”等数十项荣誉。2017年5月,学校“绣品特色课程”成功申报江苏省小学特色文化课程基地项目。同年,“绣品特色课程”获评全国新教育实验卓越课程,“绣品文化教育”获海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奖提名奖。
践行 绣品特色课程的教育实践 教材——完整覆盖各个年级。根据中期评估专家组的意见,我们重新梳理课程架构,最终形成覆盖一至六年级的完整教材体系。《童话绣乡》《绣乡故事》是一、二年级人文读本,分别以童谣和故事的形式给予学生最直观的感受。《奇妙的布贴画》《多彩的布艺小制作》是三、四年级艺术课程教材,均分为技能篇和设计制作篇,期望学生发挥聪明才智,利用绣品生产过程中的边角料编织富有美感的绣乡生活图景。《玩转叠石桥》《印象绣乡》是五、六年级的实践课程教材,围绕地域文化设计了调查、参观、访问、参与、制作等各种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进绣乡,走进企业,体验创业生活的艰辛和不易。 基地——构建真实实践场域。我们充分考虑课程的实施要求,开发、建设配套了课程基地——“两馆”“三企”“四园”,有的注重给予学生更为真实的体验,有的注重学生亲历和实践,有的注重给予学生展示自我的空间。
支撑 绣品特色课程的实施保障 基础保障。一是加强领导。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书记为组长,教导处、教科室、总务处等职能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绣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从课程规划、实施、基础建设、资金使用等多个方面保证课程建设。二是强调规划。我们在严格执行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将绣品特色课程作为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感受、濡染、体验、实践、创作的过程中获得发展。三是注重宣传。学校网站专门开辟了“绣品特色课程展示窗”,上传、积累绣品文化课程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我们将努力实施好绣品特色课程,通过课程将核心素养转化为育人目标,为星小师生提供个性发展的各种可能,使师生都在亲历课程的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跑道,秀出美丽生命,努力实现师生朝向未来生活的素养化发展,实现学校品质化发展,让学校朝着一流的乡镇学校的建设目标不断前行。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