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8:E教中国•技术前沿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62期 总第5697期 2019年01月11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62期  下一期
以“制作引导线动画”为例谈微课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天津市蓟州区教育教学研究室 谢艳振  发布日期:2019-01-11 15:36:27

微课是“互联网+教育”时代一种新型的数字化资源,也是带领我们迈进信息化2.0时代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它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精彩。下面,笔者以“制作引导线动画”为例,谈谈微课的设计、制作及应用。


一、认识微课


微课是指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学活动,通常时长为5~10分钟,这源于国外的脑科学研究成果“注意力十分钟法则”。
 

微课主要体现在“精”字上,它具有短小精悍、主题突出、内容具体的特点,同时制作技术简单,具有很强的交互性。


微课的精,体现为设计内容更有精选性,更能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


微课的精,体现在教学时间的精短上,更有利于保持学生较高的专注性,从而让他们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微课的精,还体现在虽然制作技术简单,却能达到精湛的可视化效果,使学生更容易置身于学习情境中,进而实现交互式学习。


二、如何设计微课


为了让学生爱上微课,教师应精心设计微课,一切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和心理特点出发,遵循“以学为中心”的设计理念来设计微课。
 

微课设计一般选择学习中知识的关键点、易出错点、易混淆点为内容,一个微课可包含一个或几个这样的知识点。设计的对象是学习者,所以要尽可能地关注到全体学生,又要考虑到学生间的差异性。促进学生自主、个性、差异、高效地学才是制作微课的根本目的,因此微课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


主题明确,知识点明了。设计者要本着明确的教学目标,设计思路清晰明了,知识点针对性强,让学习者学得明白。
 

画面和谐,富有美感。从符合学生的审美情趣出发,突出主题内容,保持统一的风格,画面具有和谐之美,让学习者感受美感。
 

学有乐趣,乐于学习。设计时考虑激发学习者的兴趣,使得内容具有趣味性,可根据学习内容适时加入图片、动画、声音、批注等。
 

微课的设计流程一般包括总体构想、编写脚本、准备素材、选择制作工具、制作、编辑、导出等几个步骤。下图为 “制作引导线动画”微课的设计流程。

三、如何制作微课


制作微课的工具有很多,如万彩动画大师、Focusky、Camtasia Studio等。笔者选择使用Camtasia Studio这款录屏软件来制作微课。它操作起来简单,录制与编辑合为一体(既能录制又能编辑),功能比较强大,录制效果也很好。
 

1.根据微课主题编写脚本
 

在编写微课的脚本前要有总体构想,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根据微课主题梳理该课的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和疑点、操作步骤、讲解内容等。


2.收集素材制作课件
 

首先,根据微课的主题收集所需要的文本、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素材,制作好PPT课件。根据实际需要,课件中可插入图片、音视频、动画等相关媒体元素,以增强微课的视觉效果。如《制作引导线动画》课件中插入了“戏蝶时时舞”“篮球沿着弧线滑落”“地球绕着太阳公转”“鱼儿和螃蟹在水底漫游”几个Flash小动画实例。
 

3.调试设备录制屏幕


在录制前需将录音设备的麦克风调试好(一定要点击audio按钮试一下声音),同时需要一个安静的录制环境。打开要录制的PPT课件,切换到放映模式,点“录制”按钮,一边播放课件一边讲解。教师应按照提前准备好的讲解内容,尽量做到一气呵成,以减少后期制作的麻烦。


4.编辑制作修改到满意
 

Camtasia Studio主界面中有时间轴和轨道,根据实际需要,可对时间轴上的素材进行剪切、移动等操作,删除不需要的内容。对于轻微的噪音,可以使用“降噪”功能进行处理,还可以添加声音的淡入淡出效果。根据微课需要还可以添加注释和字幕。


5.导出视频(上传到相关平台)
 

点击任务列表里的“生成视频”,生成网上适宜传输的MP4视频格式。


如果用Camtasia Studio软件编辑制作了多个片段,最后需合成才能得到一个完整的微课视频,这时我们也可以用Camtasia Studio软件中的“导入媒体”功能来合成。当然我们也可以使用其他软件如会声会影、QQ影音等来合成。


另外,还可以使用Apowersoft、UMU、汗微微课宝等手机App制作微课。无论是使用电脑还是使用手机制作的微课,都推荐保存为MP4格式,这样可直接上传到课堂微课平台或学习网站,使用分享链接的功能就可以直接在计算机端和手机端观看学习。


四、微课的应用
 

微课可应用在课前、课上和课后。微课作品也尽量地逐渐实现系列化,即从一节到一单元再到一册教材的内容递进,然后上传到网络学习空间或校园网络平台上,按照一定的条理结构进行组织管理。


1.学生课前学习,实现自主预习


学生可以在家使用电脑或移动终端登录自己的账号,提前自主学习微课内容,然后带着问题来上课。教师针对学生自学中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或做一些及时反馈的练习。例如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动画阴晴圆缺”制作引导线动画一课,微课时长6分钟。教师提前将微课上传到天津市基础教育人人通网络学习空间或校园网络平台上,这样学生可以通过账号登录实现自主学习。
 

2.学生课上学习,实现个性化辅导
 

在上信息技术课时,学生们可根据自己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在实现引导线效果的时候,元件与引导线黏合不好,则元件就会按照开始帧和结束帧的位置直线运动”,与教师进行研讨。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栏中的的放大镜工具来放大场景,这样我们就很清楚地看到元件中的空圆心,方便黏合了……”通过观看微课,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种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


3.学生课下学习,实现知识复习与巩固


学生可以利用微课对课上的知识实现复习与巩固。如果有个别学生作品没有制作完成,可以在课下利用碎片时间登录学习空间学习微课视频,把问题解决,完成作品。


利用微课,可以实现“先学后教”的翻转式教学模式,同时也能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它打破了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合理利用碎片化时间实现“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从而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新课程标准下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强调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它是指个体通过评估并选用常见的数字化资源与工具,有效地管理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完成学习任务,形成创新的能力。同时它提醒我们教师要紧跟信息化时代步伐,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和教育智慧,做学习型、智慧型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做一名有温度的信息技术教师,潜心教学研究,追求精湛艺技,课堂才会精彩。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