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4:河南特别报道•区域发展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61期 总第5692期 2018年12月28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61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本版导航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区域教育信息化典型学校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18-12-28 08:02:15

—— 鹤壁市浚县科达中学 ——

校长寄语:
 

运用教育信息化,让农村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达到“智慧教育、全人发展”的效果。
 

鹤壁市浚县科达中学
陈红军

 

浚县科达中学以“智慧教育,全人发展”为核心理念,着力提升学生的数字化学习力,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2012年,在校长陈红军主导下,学校开启了教育信息化改革之路,探索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融合来解决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为保证教育信息化的顺利开展,学校制订了“教育信息化发展三部曲”,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升,信息化教学初见成效,闯出了一条全面常态化的信息化教学实践之路。学校充分发挥民办学校办学体制灵活的优势,搭建校园万兆无线网络环境,部署科达智慧教学云平台,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成立科达智慧教育研究院,为教育信息全面常态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16年全校实现“人人通”,三个年级4300余名学生人手一台平板电脑,平板化教学课堂运用常态化。
 

科达中学从学生实际出发,借助智慧教学系统,自主研发学习平台,及时调控学习进度,课堂从“教为中心”转变为“学为中心”,教师从“讲师”转变为“教练”。在探索总结过程中,构建了具有科达特色的“六一三一”智慧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反复训练,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熟练运用,在头脑中形成一个能指导、调节和控制学生行为习惯的可操作系统。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通过云平台数据统计分析,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知识把握情况、学习难点和易错点,将个别指导、分类指导、全体指导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精准帮学,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极大提升了授课效率,真正实现学生从“学会”转变到“会学”的理想教学模式。帮助学生细化了解自身的学习状况,有效提高学生自学效率。通过相关数据分析,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改进教育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
 

科达中学顺应信息时代发展要求,运用“互联网+教育”的优势,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构建无缝对接学习环境,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共建共享信息化教学联盟,打造“智慧教育,全人发展”的特色教育品牌。

 


—— 鹤壁市浚县实验小学 ——

 

校长寄语:
 

信息时代,学校要发展,就必须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创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立足课堂,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优化课堂结构,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鹤壁市浚县实验小学
宋殿铭

 

浚县实验小学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德树人,质量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注重“精细管理求创新,凸显特色谋发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教育互联化、信息化发展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探索更加智慧化的教育发展方向。学校在引进电子白板互动化教学硬件设备的同时,加强教师在信息化教学方面的培训,在硬件建设与软件实践上形成合力。借助信息化手段推进与实施,打造书香校园、写字校园、智慧校园。
 

学校成立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实施、评估和管理力度,推动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向纵深发展。同时加强教师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提升信息技术水平与能力;派骨干教师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信息技术培训,到信息技术发展得好的学校参观学习;建立促进和激励机制,制订各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实施方案和考核办法;对教学课堂检查、总结,促使教师使用电子白板教学,通过集体备课、赛课,进行评课,以查、赛、评促“用”,以评促“优”,促进学校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贾红娟老师讲授的一年级语文《看图说话学拼音》获2016年教育部优秀奖;刘敏老师讲授的一年级数学《加与减(三)——图书馆》获2017年教育部优秀奖;康艳玲老师讲授的六年级语文《怒吼吧,黄河》获河南省教育厅二等奖;王新红、刘改琴、赵珂等16位教师分获鹤壁市一、二等奖。
 

全方位大数据的管理平台,是智能化教学推进的有效保障。将全新的信息素养融合到教学中,全面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进程,促进教育教学工作整体发展,必将使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更上一层楼。

 

—— 鹤壁市浚县实验中学 ——

校长寄语: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科技改变生活,技术助推教育。当前,信息技术正在引领教育变革,愿我们不断更新观念,善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让变革成为一种生活、工作方式,进而影响和改变师生教学方式,实现资源的开放与共享,让教育教学更具科学性、艺术性、创造性。让师生在新时代因新科技更具智慧,更加幸福!
 

鹤壁市浚县实验中学
陈贵贤

 

浚县实验中学创建于1978年,现有48个教学班,2937名学生,教师218人。学校在鹤壁市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浚县教体局信息中心的引导下,加强信息技术培训,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全面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规划、协调和督导学校教育信息工作,为学校教育信息化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和资金保障,确保教育信息化工作有序、高效推进。
 

近年来,学校累计投入资金100多万元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2014年完成“班班通”宽带校园网,2016年建成高标准录播室,2017年完成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全新的电子白板、计算机终端、网上阅卷系统、备课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学籍管理系统、教师继续教育系统等已投入使用。


学校教师在河南省教育资源服务平台上全部进行注册,初步实现了教学、办公现代化,录制优质课教学视频200多节。教师实现“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把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作为新课程实施的突破口。集体备课活动中,每位教师轮流做中心发言人,承担单元或章节教学内容的资源搜集、整理,全体教师深入探讨,达成共识,每位教师再根据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状况,进一步制订具体的教学设计方案。
 

学校先后派出多名教师参加省、市、县组织的信息技术培训和专题会议,分阶段、分批次进行多媒体教学终端使用培训、电脑使用常识培训、微课制作培训、电子白板与课程融合课件制作、视频截取软件培训、触摸电子白板使用技能培训等。这些培训提高了教师信息化素养,对教师专业成长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目前学校90%以上的教师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日常教学。学校通过教研组集体备课,有效整合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能力,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学校每年定期组织青年教师开展教学技能展示、网络课件评比、教学设计评比等活动,实行“全员赛课制”,充分利用好网络资源,将信息化应用情况及效果纳入评价指标。这些举措不仅起到引导教师重视运用教育技术手段、重视资源应用的作用,还促进了教师对资源有效整合、网络课件优化组合的能力,促进了教育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加强了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