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3:E教吉林•践行者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61期 总第5692期 2018年12月28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61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本版导航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多方探索尝试 打造智慧校园——访长春市农安县三盛玉中心小学校长郑昌和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刘畅 张嘉伟 发布日期:2018-12-28 15:27:08

郑昌和,农安县优秀教育督导员,农安县教育系统优秀教师,自2013年担任农安县三盛玉中心小学校长一职以来,他率领校领导班子结合实际,不断探索,推动了学校信息化教育的飞速发展。
农安县三盛玉中心小学借助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教学方式与教育模式创新的契机,积极发挥信息化对学校变革的促进作用,成效显著。
 

目前,学校已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基本实现中心校以及辖区内所有村小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水平也有明显的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
 

完善硬件,夯实“三通两平台”建设基础
 

据郑昌和介绍,学校的“三通两平台”建设起步较早。在资金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学校于2013年末基本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中心校带宽100兆,村小带宽10兆。后来经过几次升级改造,现在中心校的带宽已达500兆,初步实现了无线网络全覆盖,村小带宽也提高到20兆。与此同时,学校经过多方筹措,分三个批次在各个教室安装智能触控一体机和交互式电子白板40余个,实现了优质资源“班班通”。2014年,校领导班子组织教师学习使用各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指导教师建立个人网络学习空间,参加平台活动,下载优质资源。同时要求学生创建账号,为有能力在网上学习的孩子创造机会。关于管理平台的使用,郑昌和表示,学校也在积极探索,争取早日实现“无纸化办公”。
 

多方探索,大力拓展教育教学优质资源
 

自2014年起,郑昌和就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每年都组织学校全员参与。在2014年至2017年三个年度的活动中,李坤和浦京老师的课例被评为省级优课,夏晶和于杰琼老师的课例被评为市级优课,孙国燕等30余名教师的课例被评为县级优课。在2018年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郑昌和号召全校教师积极响应,提前组织教师准备,指导教师选课,截至目前已经有74节课例被评为县级优课。
 

另外,学校针对数学教学的现状,经过多番论证,成功申报了吉林省“十三五”规划课题“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应用微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并指导全校数学教师积极申报与本课题相关的子课题进行系统的研究。现在课题研究已经进行到准备结题阶段。通过参与课题研究,教师们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所申报的小课题有多项成果获得长春市子课题研究优秀成果奖。
 

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学校还对应用微课进行翻转课堂教学进行了尝试与探索。期间,郑昌和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微课录制方法,结合农村实际,创新录制方法和传播方式,努力实现优质资源共享。2016年末,全校教师共录制微课309节,并全部上传到长春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为了创新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校在指导学生和家长使用微课的基础上,对教师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的培训。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已经能够在课前、课上和课后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使用微课进行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大幅度提升。在学生已经做好自学准备的前提下,教师少讲多练,重点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感悟,各学科的教学成绩普遍有了显著提高。特别是依托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尝试,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的独特优势,有效提高了农村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确立目标,以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智慧教育的实现
 

 

在未来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学校制定了各项目标:
 

一是努力打造学生网络学习空间的“人人通”工程,使学生能够掌握更好的学习方法;二是继续探索教育管理平台的使用模式,实现“无纸化办公”;三是逐渐更新信息技术设备,提高网络质量,遴选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供广大教师使用;四是早日建成录播教室,录制优质课例,为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作出贡献;五是继续开展课题研究,以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积极参与信息技术应用的创新;六是学习借鉴名校的智慧教育方案,为在农村学校实施具有地域特色的智慧教育积极谋划。
 

郑昌和表示,智慧教育是三盛玉中心小学一直向往但暂时无法实现的目标。但是他相信,通过全校师生的不懈努力,智慧教育的目标终会实现。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