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7:E教江苏•深阅读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61期 总第5692期 2018年12月28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61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本版导航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浅析伟烈亚力对汉语典籍的翻译与传播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陆碧霄 发布日期:2018-12-28 16:20:42

汉语典籍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研究汉语典籍的英译与传播情况有助于查找发展中的不足,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方向,进而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传教士在典籍英译的进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分析英译的原因与影响,可以使我们从文化传播的角度重新思考典籍英译发展问题。
 

英国传教士伟烈亚力对汉语典籍的英译分为数学和文学两个领域。中国现存最早的数学书是《周髀算经》,约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两汉之际,另一部数学著作《九章算术》成书。伟烈亚力于1852年在《北华捷报》上连载了英文长文《中国科学略记·算术及代数学》(下文简称《中国科学略记》),译名为Jottings on the Science of the Chinese Arithmetic,介绍了中国古代数学以及当时中国数学的进展,对当时西方研究中国数学起到了重要作用。1867年,他用英语编写了《中国文献录》,列举出了一些中文著作的外文译本,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
 

一、伟烈亚力在华翻译活动
 

1847年,作为伦敦会传教士的伟烈亚力来到中国后,很快就在工作中掌握了汉语,并选择了英译中国典籍来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历史形态。


伟烈亚力重要的贡献之一,在于加强了中国和西方国家之间的科学和数学知识的交流。伟烈亚力一共翻译了四部西方科技领域的著作。1858至1859年间,他和我国清代数学家李善兰合译了《几何原本》后9卷、《代数学》13卷、《代微积拾级》18卷、《谈天》18卷,均由墨海书馆发行。另一方面,汉学家的身份促使他进行汉语典籍的英译,并将中国的文学、哲学、科学和数学传到西方世界,尤其是英国。他英译了两部中国数学典籍《中国数学科学札记》和《中国文献录》。


二、伟烈亚力与《中国科学略记》


基于中国数学的发展历程,在西方学者对中国数学普遍不了解的情况下,伟烈亚力通过《中国科学略记》比较中西方数学的差异,对中国数学作出了客观的评价。他对清代数学作了简要的叙述,指出在那个时期西方数学是如何影响数学思想发展的。同时,伟烈亚力在文章中对中西方的数学作了多方面的比较。《中国科学略记》还有四次以脚注形式引用西方文献,分别为卫三畏的《中国总论》、穆雷(Hugh Murray)的《中国的历史与现状综述》、1817年11月号的《爱丁堡评论》杂志和纳皮尔的《筹算》。
 

英译共分9期连载,伟烈亚力在绪言中解释了英译此书的目的:为了引起人们对中国数学的关注,一方面由于这一学科还未充分进行探索,另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的出版物中存在着一些错误。


《中国科学略记》是伟烈亚力第一次向西方全面介绍中国的文章。中国学者通过此书也开始接触西方的数学知识,不再局限于对原本的研究。同时,这一系列文章对西方研究中国数学历史起到了先驱作用。法国著名汉学家高第称这本书是西方“中国数学和天文学研究之起点”。学者Joseph Dauben对此书有如下评价:此书很大程度上对中国数学进行了可靠的说明,鉴于这项工作的开创性,其中的一些错误和不准确并不令人吃惊。他对一些杰出的历史数学家有很大的影响,如Moritz Cantor,Florian Cajori和David E·Smith。
 

三、伟烈亚力与《中国文献录》
 

西方汉学家所编中国古典小说书目,大多存在于关于中国文学的著述中,或存在于关于中国典籍的著录中,也可能存在于他们编撰的图书馆藏书目录之中。明清商业文化的发展及市民阶层的扩大使得小说创作异常繁荣。18世纪早期,西方人由最初选译儒家典籍转而开始译介中国古典小说。18世纪的西方正经历启蒙运动,渴望猎奇东方的他们只能通过中国古典小说窥探中国人的风土人情。因此西方传教士对中国小说的翻译热潮兴起。除“四大名著”外,其他古典小说也得到多次翻译出版,且译成多种语言。书目可以直观地了解汉语小说的相关情况,因此西方汉学家致力于撰写汉语典籍书目。
 

伟烈亚力历经多年,用英语编写了《中国文献录》,1867年在上海由美华书馆出版,书名为Notes on Chinese Literature。此书模仿了《四库全书》经、史、子、集的编排方式,以《钦定四库全书总目》为基础,把中国两千多部著作整理并加以题解,采用目录学的方法,将两千余种中国典籍按经、史、子、集分类著录,并给出简略提要。其中,子部下列儒家、兵家、艺术、谱录、类书、小说家、释家等十四个子目录,在“子部·小说家”条目下著录的作品凡一百零四种,其中叙述杂事的有《山房随笔》《辍耕录》等,缀辑琐语的有《博物志》《酉阳杂俎》等,记录异闻的有《穆天子传》《汉武帝内传》《搜神记》等,大抵仿照《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摘录而成。在引言中,他介绍了收录的一些中国典籍的情况并列举了中文著作的西文译本,且在文后附上了藏书总目,给中西方学者研究中西方科学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虽然该书借鉴了中国传统的目录学,但是其对中国小说的著录更加细致,除了包含基本信息外,还注重小说的传播和接受情况。在“中学西传”和“西学东渐”的双向交流中,汉籍书目能够将中国的文献典籍和西方汉学联系起来,为西方的汉学研究提供宝贵的资料价值,促进汉学深入发展。
 

作为传教士兼汉学家,伟烈亚力对中国与西方国家的科学和数学知识的交流做出了贡献。他以出版和翻译科学书籍,将西方科学和数学传向中国而闻名。另一方面,他也是一位汉学家,将中国的文学、哲学、科学和数学传到西方世界,尤其是英国。在中国的30年间,伟烈亚力收集了许多不同学科的中文图书,不仅使得19世纪的西方了解中国典籍,而且也向中国展现了西方数学的相关知识,促进了双方的相互了解。典籍英译对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此进行研究有其必要性。我们要重视典籍英译研究,进一步让中华文化走出国门。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