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8:E教中国•技术前沿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61期 总第5692期 2018年12月28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61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本版导航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京市第二十一中学、二十二中学联盟校信息化助力联盟校“三自”特色发展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夏星 苏宁 伊婧竹 发布日期:2018-12-28 15:37:39

优质资源高中北京市第二十一中学、二十二中学联盟校源于2014年东城区教育改革。2016年,长期负责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管理工作的校长高宇军被东城区教委任命“一长执两校”,管理北京市第二十一中学和二十二中学,两校的教育资源实现全部共享。
 

学校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三自”(自主学习、自主服务、自主管理)教育特色,并获得“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中小学数字化图书馆示范学校”“北京市中小学信息化先进学校”“北京市首批信息化工程展示校”等荣誉。近年来,联盟校从初中到高中逐步整合,融为一体,社会知名度尤其是生源质量逐年提升,从中我们可以借鉴其实践探索及成功经验。
 

传承优秀文化,共享优质资源


联盟校各校区有各自历史的传承、各自文化的积淀,既有共同的地方,也有其独特点。尊重各校区的传统文化,传承二十二中首任校长蔡元培、曾任学校高中国文教员鲁迅先生、北京市特级数学教师孙维刚等名家在二十二中时期的优秀经验;同时改变一些陈旧的教学观点,创新办学思路,充分利用具有现代化水平的教学设备。
 

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有特色,拥有一批优秀的专业教练、专家团队。招收管弦乐、男篮、乒乓球、科技等特长生,学生曾夺得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金牌、北京市中学生篮球赛冠军;金帆管弦乐团连取佳绩,曾获得全国一等奖等。在学校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两校自然融合,初中通过建立大年级组实行统一管理,共享师资,统一评价,统一编排。初高中教师共同教研、集体备课,各教研组进行授课比赛,构造出一个优质资源共享通道。学校教学和教育质量稳步提高,中、高考成绩居市区先进行列,在市区各学科竞赛中,学生成绩优异,学校的办学成绩得到各方肯定。
 

“翻转教学”研究,促学生自主学习
 

不论是教育还是教学,联盟校都以“人”的发展为核心。高宇军亲自负责全国教育信息技术2017年度重点课题“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应用研究”的实施。联盟校同时也是北京市教育学会学习科学研究分会暨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学会“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专项课题“高效阅读实验研究”实验校,逐步形成了“翻转教学”的学校教学特色。
 

教学融入了创意和创新,从最初二十二中孙维刚老师的“结构教学法”到现在实施近五年的“翻转教学”模式,教师们改变传统教学观念,不断尝试探索自己的教学方法,积累资源,提升能力,以“基于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学”为最终目标。教师们借助“互联网+”开启翻转时代,做影响学生一生的人。


机器人科学课程,带动学校跨越发展


联盟校多次组织学校师生去公园等地开展综合科学实践课程,尤其是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综合素养,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联盟校以VEX机器人作为学校科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16年开始,在联盟校领导的支持下,成立第二十一中学、第二十二中学机器人联盟,由学校领导专门负责,精选辅导教师,组织学生参加市、区级科技竞赛活动。


在2016—2017赛季VEX亚洲公开赛中,联盟校获得团体冠军,多名学生获得VEX IQ初中组联赛评审奖、建造奖和全能奖。2017年,在代表着教育型机器人国际最高水准的VEX机器人世界锦标赛中,联盟校获得了科技奖项里的最高奖Amaze award奖(表现最佳奖)。在“第八届亚洲机器人锦标赛中国选拔赛”VEX IQ机器人竞赛(初中组)项目比赛中,联盟校有三支赛队荣获一等奖、两支赛队荣获二等奖、一支赛队荣获三等奖,还荣获了STEM研究项目奖、最佳设计奖。在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智慧学习工作委员会主办的“首届智慧学习机器人联盟-机器人大赛”中,联盟校荣获VEX IQ环环相扣机器人竞赛(初中组)冠军,获得了全能奖、STEM研究奖、公平竞赛奖,教师洪业晔也荣获得了年度最佳教师奖。


在这个变革的信息化时代,教育需要创新,也需要坚守。北京第二十一中学、二十二中学联盟校既主动对接时代需求,积极探索“互联网+教育”的变革路径,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同时,还坚守教育的本质,把更多的选择权和创造权交给学生,让学校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