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4:E教安徽•微应用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60期 总第5686期 2018年12月14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60期  下一期
“互联网+”背景下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阜阳市颍上县慎城镇第二小学 王华桂 发布日期:2018-12-14 15:33:19

一、网络兴起对中小学生影响分析
 

互联网、手机等新兴信息传播媒体的兴起,为未成年人开辟了新的学习路径与娱乐路径,但由此也引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上的许多新问题。因为网络中确实存在诸多不利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有的甚至直接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妨碍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与人生价值观。
 

据调查研究发现,中小学生经常出入的网吧多数为无照经营的“黑网吧”,而这些网吧普遍存在如:机器破旧、环境昏暗、叫骂声一片等状况,在这种网吧待的时间过久会出现学生在课堂上昏昏欲睡,导致学生的学业成绩大幅下降。
 

互联网的交互性及隐蔽性吸引着诸多中小学生。很多情节有趣,画面色彩鲜艳的网络游戏为学生建立了一个虚拟的网络平台,极大地吸引了学生深入其中寻求更多的乐趣,释放现实中的情绪,甚至逃避现实。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家庭父母外出务工,孩子的情绪没有得到及时宣泄,使得孩子的情感问题更为严重,他们选择在网上找慰藉,但这样有可能会使得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更为自闭。


互联网对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也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如:在网吧玩游戏时,一些暴力游戏会引发青少年自身的冲动,游戏上的争执可能会演变为现实中的争执,他们觉得通过暴力来解决问题是可行的,因而形成“暴力观”。社会上,中小学生抢劫伤害他人的恶性案件也在增加,这些问题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由于网络的隐蔽性,很多人在网络生活中不再顾及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大量肮脏的话语使得小学生被迫接触并融入,在中小学生无人监管的情况下,没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他们会接受这些行为。网上社会有别于现实社会,中小学生的道德观念尚未形成,错误行为的指引则对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十分不利。
 

二、规范网络,引导学生思想道德
 

互联网是“双刃剑”,为防止互联网上消极信息对中小学生造成的影响,家庭、学校、社区及个人可做出以下努力:
 

教师在学习和掌握网络知识的前提下,可指导学生上网,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网络,关注学生的网络生活,帮助大家认清网络生活与现实生活的差距,培养其自控意识。并且要多和家长沟通,展开家庭网络教育学习工作,普及相关知识,树立家长的网络教育意识。
 

家长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也应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如果因工作问题不能常在身边,也可利用互联网条件,多和孩子交流沟通。此外,作为家长应主动学习网络知识,提高网络指导能力,以身作则,正确使用网络,承担起引导孩子思想道德教育的工作。
 

作为学生教育的主动承担方——学校,应当作为互联网教育的主阵地,主动承担引导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时间观的责任。可利用校园有限的网络条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规范,也可借助网络学习平台将学生对网络的兴趣转变为对网络课程的喜欢与对网络课堂学习的向往,有条件的学校可直接构建健康游戏社区,将学校的学科教育与网络游戏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网络学习的新途径。
 

三、网络游戏成瘾与留守未成年人感戴
 

网络成瘾威胁着儿童的健康发展,中小学学生网络成瘾问题也逐渐成为当前重要的世界性心理问题之一。网络游戏成瘾是指一种精神上的上瘾行为,在网络游戏的牵引下会产生行为冲动甚至行为失控。同时过度沉迷网络游戏也可能导致自身的心理受损,自身的社交功能产生一定问题。根据数据显示,农村留守未成年人的成瘾率明显高于城市儿童,最主要原因来自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无法对他们进行长时间有效的行为监督。
 

感戴意为感激与爱戴,是积极心理学一种直接有效的取向。经过大量的社会研究,发现感戴这一社会心理对人类健康心理具有重要意义,可有效促进中小学学生的学业成绩与社会交往能力,有效减少心理抑郁与焦躁,帮助他们改善网络游戏成瘾等问题。
 

感戴倾向强的留守未成年人会努力学习,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报答教师的教育之恩,报答祖国的培养之恩。而网络游戏成瘾较严重的学生,大部分的学习时间都被游戏侵占,严重妨碍了学业与自身发展。所以,从学校出发,可积极参与学生的课外生活,培育学生的感戴心理,激发留守未成年人的社会情感,减少其玩网络游戏的时间。从教师出发,可多关心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若能正确培养学生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将对他们人生未来的走向有很大帮助。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