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4:E教安徽•微应用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60期 总第5686期 2018年12月14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60期  下一期
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实践运用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芜湖市三山区小洲中心小学 徐和俊 发布日期:2018-12-14 15:31:57

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环境为微课的传递与使用提供了必要的硬件支持。因而,笔者现以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美化思维导图”和“校园舞台展风采”两节具体的课例为例,分析微课可能带来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学现存问题
 

信息技术教材的编排,一般是把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分解为几个知识点任务,通过文字和图片的呈现,让学生根据教材一步步完成。教师通常会采用情境导入、复习导入或是问题导入的方式引出课题,随后展开对新知识点的示范讲解,让学生根据讲解内容巩固新知,在学生练习过程中如遇到复杂、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再进行集体演示;最后,教师再作本课小结,留下探究作业,以此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这种教学模式有以下弊端:其一,每周一节的信息课,教学时间有限,学生在信息素养方面存在差别,让信息技术课堂出现较严重的两极分化。其二,在班级授课制下,教师只能针对大部分学生的问题进行演示,不能做到有针对性讲解。其三,在教师讲解、演示时学生能听明白,但操作时又会出现不会做的现象,对此,教师无法给予一一指导。微课的出现则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一个新的学习方式。
 

二、微课设计教学思路
 

在“美化思维导图”和“校园舞台展风采”两节课例教学中,笔者对教学知识点进行分析,把知识点从教学内容中抽取出来,将每个筛选出来的知识点制作成微课,运用Adobe Captivate软件组成教学专题的微课程系列,让学生对每个学习的知识点有个大致了解。
 

创设情境,布置任务。设计中,以任务驱动的形式在微课目录中让学生明确每节课所要掌握的学习任务,每个任务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然后提供相应的探究环境,让学生可边操作,边学习,遇到不清楚的可反复利用微课尝试解决。
 

微课应用,学习知识。笔者根据知识点任务的需求,边讲解边操作,制作成微课。如:在微课中添上鼠标点击提示,配上红圈或辅助文字,再加上教师讲解,让学生可直观学习,还能随时暂停、快进,以适应每位学生自己的学习进度。这样,利于学生突破知识重难点,快速掌握制作技能。同时,教师也能有更多的时间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训练学生,巩固知识。在巩固应用环节,微课能同时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可选择的微视频资源,及相应的指导分析类微视频资源,让不同的学生利用本节课所学的新知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梳理脉络,总结知识。教师利用微课提供的讲解类微视频资源,构建了一种新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打破了传统的教师讲解、学生跟学的模式,让学生不再仅是接受知识,还能真正理解并掌握所学内容,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微课的引入,为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知识的内化上,从而也提高了教学效率。
 

让教师成为组织者。运用微课组织教学后,教师只需在学生遇到问题时,有选择地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微课,甚至有部分学生通过微课就能解决问题。这样,教师有充足的时间指导需要帮助的个别学生,不用疲于奔走;自己琢磨学习,不仅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突破自我的能力,也为信息技术课堂留下了自主创新的时间和空间。微课程资源的运用,能让教师在课堂内的角色和行为发生变化,更好地履行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帮助者的角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让学生真正自主学习。有了微课程资源,学生在上信息技术课时,除阅读课本外,又多了一种可通过观看微课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在《校园舞台展风采》这节课的教学中,学生进行动画制作,如果学生在操作中没有理解,或某一细节没有注意,就会导致小老虎的舞台动作失败,从而极大地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制作微课时,对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列举,提示学生暂停、思考与尝试解决。让学生不仅学会动手,更应学会找到问题。通过正确的引导,让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实现分层教学。在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把微课运用到课堂教学中,相当于有几位教师进入了课堂,可让现实中的教师腾出更多精力管理课堂、实施个性化教学。教师将微课放在“资料包”中发给学生,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遇到学习困难可查阅课本、可观看微课,还可寻求教师和同伴帮助,真正实现“我的学习我做主”。微课资源的出现使学生学习资源变得更加丰富,适应更广泛的学习群体,促进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学习。


目前,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育资源,虽尚未成熟与完善,但在教育领域中所发挥的作用已得到一致认可。相信随着微课运用研究的不断深入,教师专业的不断成长,微课必将更加系统化、规范化、合理化,在教育领域中大放异彩。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