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4:E教吉林•教育探索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60期 总第5686期 2018年12月14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60期  下一期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以小学美术教学为例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长春市双阳区第一实验小学 常宏 发布日期:2018-12-14 15:16:31

传统的美术课堂,经常是教师给学生一支画笔、一张纸,学生们常常感觉到枯燥无味,注意力不集中,往往相互交流着与课堂无关的话题。但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给教师带来的不仅是感观的变化,还有教学方法的更新。如何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来改变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呢,笔者浅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乐学氛围,发展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们主动去学和教师填鸭式的灌输知识,课堂效果是不一样的。让抽象死板的画面变成生动、具体的画面,会提高学生参与、操作的兴趣,学生学习的热情能带动他们探索新知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
 

例如,在讲授“我的家乡”一课时,课前笔者会先让学生们收集一下家乡的信息,大多数学生没有带来文字资料,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家乡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笔者预料到低年级学生会出现这一情况,提前作好了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准备。课上,先播放一段视频,视频中有春天生机勃勃的净月、夏天落花流水的南湖、秋天硕果累累的乡村、冬天玉树琼花的长白。这些动感直观的画面,一下子吸引了学生,学生们有的说:“家乡好美啊!”有的说:“这个地方我去过,里面还有小鱼呢!”还有人说:“哇,我想滑雪,我还想摘果子……”这时,教师引出:“说一说,你的家乡都有哪些特点?”学生们纷纷举手回答,老师又提出:“请把具有自己家乡特点的景象画下来,可以么?”学生们不由自主的回答:“可以!”大家兴高采烈地动起手来。一堂课下来,每个学生的作品都是那么的鲜明,作品中或是活灵活现的雪人,或为结满果实的苹果树。在课堂总结时,学生们一致说出:“爱家乡,更应该爱大自然。”
 

教师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新的教学方法渗入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既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又在创新中更高效地开展了课堂教学。合理利用多媒体,不仅能使课堂“活”起来,还能自然地对学生渗透品德教育。一堂课下来,孩子们收获的不只是对美术课的喜爱,更多的是对美的理解。
 

二、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创作空间,发展个性
 

利用网络信息中丰富的资料,可以丰富学生对美的体验,让他们的视觉和心灵更为广阔,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与探索欲,提高美术课的新奇感和创作感。美术课有一些教学中的难点,学生总是难以理解,利用信息技术的音、图、动画等手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创造能力。
 

例如,在教学“画蘑菇”一课中,需要学生们掌握蘑菇图形创作的方法。笔者在讲授前,精心利用互联网查找资料,在课堂上播放语音故事“采蘑菇的小兔子”,让学生闭上眼睛想想故事的情境。随着故事的推进,课堂安静无声,这时,笔者提出问题:“小兔子认识蘑菇么?蘑菇什么样子的?老师也没有见过呢!”学生们都迫切地说:“老师,小兔子最喜欢蘑菇了,我给你画一个,你就认识了!”这时,笔者播放小蘑菇变成了小精灵跑了起来的动画,学生们立刻愉快地笑起来,情不自禁地说:“我要把小蘑菇画上魔法袋……”“我要让小蘑菇是绿色的,小兔子看不见它。”于是,学生们跃跃欲试,拿起了笔,都想画一幅与众不同的小蘑菇。学生的作品中,蘑菇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完全激发出了学生们的创作热情,他们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思维打开了,就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实现学生自主发展的目标。
 

三、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搭建展示舞台,发展能力
 

在教学中,美术的有些知识点很简单,但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往往有的孩子很快就掌握了本课的知识点,但有些孩子却依然一脸茫然,无从下手。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利用电脑把完成的绘画作品展示出来,让学会的学生把绘画的构思、方法也讲解一遍,没学会的孩子又学习了一次绘画方法,这样,既不伤害没有学会的孩子的自尊心,又能激起完成绘画的孩子更高的学习热情。
 

在学生展示作品时,笔者先把学生的作品收集起来,之后集中借助电脑进行展示,配上优美的音乐,制作成简单的电子课件进行播放。当学生们看到自己的作品在大屏幕出现时,那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写在了每个孩子的脸上,小组讨论起来也是兴致勃勃,无论每幅作品是否完美,评论总结时,孩子们都能找出作品的闪光点,举手发言的学生多了起来。这样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锻炼了他们表达、观察、展示的能力,吸引学生热情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的整合有效地优化了教学结构。合理的运用信息技术能提高课堂效率,使课堂活跃起来,对于学生个性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只有学生有了兴趣和发展的空间,我们的美术课堂才会变得活泼起来。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