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3:E教吉林•教育信息化巡展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60期 总第5686期 2018年12月14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60期  下一期
探索STEAM+课程体系,成就学生未来——北京师范大学长春附属学校STEAM+课程实践结硕果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袁智慧 张云鹤 发布日期:2018-12-14 15:13:45

在符合STEAM课程理念和特征的基础上,北京师范大学长春附属学校的STEAM+课程更多地融入了历史、政治、文学、传统文化元素等人文学科的内容。
 

北京师范大学长春附属学校的STEAM+课程突破了课程固有的以理工科为主的现状,打破文理分科的壁垒,增强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开发学生无限潜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在课程实施方面,除了STEAM课程一直提倡的项目式学习外,学校还融入了主题式、问题式为主的课程形式,丰富了课程的实施方法。
 

开展课程探索与实践
 

2017年9月至11月,北京师范大学长春附属学校STEAM+课程组通过多次会议研讨后,初步构建了学校STEAM+课程体系模型,在经历了2018年3月至6月第一期STEAM+课程探索与实践后,课题组对STEAM+课程模型进行了重新的架构。
 

重新架构的课程模型分为四层,模型顶层目标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育的最终目的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意识。模型第二层为综合类课程的三种形式,即主题类课程、学科类课程和活动类课程。该层级首先强调跨学科课程在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文化等学科融合视角下,以协作与实践方式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行基于问题式、主题式或项目式的数据探究学习,实现跨越学科疆界的课程融合。模型的第三层为特定学科层级,主要针对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和文化等基本的课程设置,更深入讨论不同领域、不同内容的学科。第四层展示具体包含学科,体现了具有学科融合特点的课程内容,同时,这些课程内容要具有潜在的衍生性,即存在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的整合点。
 

学校还对课程形式进行了细化和分类。现阶段,学校的课程是以初中七年级为试点。学校STEAM+课程选课采取学生和老师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确认所报课程,随后学校将陆续研发中级、高级课程,并将课程辐射至全校。
 

课程研发取得阶段成果
 

1.“十三五”重点规划课题的子课题立项成功
 

北京师范大学长春附属学校研究课题“‘互联网+’背景下中小学STEAM+课程开发与试验”,在2018年第一学期作为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十三五”重点规划课题的子课题立项成功并开始研究。
 

2.第一期STEAM+子课程成果丰富
 

自课题开展以来,在科学课程“天台种植园”“‘微’观世界”,技术课程“智慧校园”“动画制作”,艺术课程“手绘经典”,数学课程“3D创建校园”,以及文化课程“丝路之旅”等11项课程上取得了一系列优秀成果。
 

3.管理制度的制订
 

2018年上学期初,学校编写和制订了《学生选课指导手册》和《北京师范大学长春附属学校STEAM+课程开发与管理纲要》,并依据内容进行学期的课程开发和管理。
 

4.功能教室的完善
 

学校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全方位、多功能的创造平台,让拥有各种兴趣的学生可以找到适合自己发挥特长和锻炼的机会。在环境建设上,从2018年6月课程开始,学校将整体STEAM+课程分为3D打印教室、机器人搭建教室、创客教室、智慧教室等功能教室。合理的空间划分以及配套设备的引进,为学校STEAM+课程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5.教师专业化发展
 

学校自成立STEAM+课程小组以来,核心成员都有了自己的一套完整的课程。课程小组定期开设专题会议,共同讨论,彼此分享经验。学校为课程组的每一位教师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让教师朝专业化教师方向发展。此外,教师的专业化也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课程性,课程中多位教师带领学生参加相应的比赛,以赛促学。
 

对STEAM+课程的探索和实践,北京师范大学长春附属学校仍处在刚刚起步阶段,今后学校将继续加强课程体系、教师培训体系、科研工作体系建设,不断培养学生们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技能、策略与思维方式,不断提高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广大学生适应并逐步融入到快速变化、相互联系的未来世界。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