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2:E教吉林•区域发展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60期 总第5686期 2018年12月14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60期  下一期
加强互联网学习,助力教师创新发展——临江市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果丰硕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赵敏华 郭连兵 发布日期:2018-12-14 15:09:06

面对教育信息化浪潮,临江市结合自身地理位置等实际情况,把个人网络学习空间扩展泛化为互联网学习空间,把教育信息化行动落实到教师的行动上,用互联网学习支撑教师专业成长。
 

临江市的教育信息化从简单的建立网络学习空间、狭隘的制作及存储教育资源转向基于“互联网+”应用教育大资源,从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转向全面提升教师信息素养、从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应用转向创新学习和发展。
 

规划实施互联网学习
 

临江市利用中国大学MOOC网站、爱课程网站等平台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结构化的在线教育课程学习,开展在线教育先进评比活动。通过对100多门在线教育课程的互联网学习,不仅提高了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还激发了教师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更提高了教师的教育组织管理能力、研究信息化课题的能力和信息化教学创新的能力。
 

互联网学习支撑研究
 

近年来,临江市以科研方式指导教师深入开展在线教育,开展了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基于教师在线教育的技能应用与实践研究”之“在线教育对教学行为影响的研究”等20个子课题研究。在教育信息化课题组成员中开展《教师如何做研究》《教育研究方法》《信息化领导力》等MOOC学习活动,提高了教师的研究技术、研究能力、研究水平。
 

临江市课题组在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信息化专业委员会召开的“基于教师在线教育的技能应用与实践研究”研讨会上作了以《建设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开展在线教育,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创新融合》为题的主题报告,推广教师在线教育研究成果。
 

组织教师参加教育部“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发展状况分析及应用效果评估实践研究”、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吉林省教育信息化实施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调查研究”和“大数据视域下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研究”,总结推广“全员教师建设网络学习空间,全面推广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成果。
 

互联网学习创新发展
 

在实施互联网学习过程中,临江市以新的学习方式提高互联网学习技能,以学习技术课程提高信息技术水平,以学习互联网课程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三个方面相辅相成,构成循环递推、螺旋上升的态势,在信息化教学实践、STEAM教育行动、创建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县区(校)、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工作中取得了丰硕成果。
 

1.实施信息化教学实践
 

组织教师学习《信息化教学设计》《翻转课堂教学法》《微课程教学法》《游戏化教学法》《微课设计与制作》等一系列课程的实践操作,把学习到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课堂结构、信息化教学流程、信息化教学方法、信息化教学环境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应用在教学工作中,在互联网环境下开展信息化教学。
 

2016年,在白山市开展的“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课堂教学课例评比活动”中,临江市教育局荣获优秀组织奖,共有29节课例获奖。2017年,临江市各学校开展信息化教学、教研活动,进行现场听课指导,验收了60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创新课。
 

临江市基于中国微课网建立微课平台,并组织教师参加中国微课大赛活动,有100件作品获奖。
 

2017年10月,临江市承办了吉林省区域信息技术现场教学观摩研讨会,桦树镇中心校王永强老师的《设置简单的网络连接》一课,展示了教学结构与教学流程以及教学方法的改变,学生通过微课开展自主、合作学习,为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提供了范例。
 

2015年到2017年,临江市连续三年开展教育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全市有809名教师参加了活动,制作课堂实录674节并上传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有582节获县级以上优课,其中:171节县级优课,201节市级优课,188节省级优课,22节部级优课,全面、优质地完成任务。
 

积极探索微课在解决农村教学资源均衡应用方面的问题。临江市四道镇中心小学教师制作微课用于课后复习巩固,解决了农村学生课后回家无人指导复习的难题。临江市花山镇中心学校基于网络学习空间开展微课教学解决课前预习问题,提高了课上学习效率。临江市外国语学校积极探索“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学方式改革,开展了“优教通”教学资源应用活动,发挥了“武龙中学数字校园联盟”成员校的引领、示范作用,被评为教育部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
 

2.开展STEAM教育实践
 

在部分学校教师中开展了如何做创客教育、智慧课堂学习培训,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出发,为学生的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提供支撑。基于STEAM教育体系,开始了具有原创特征的教育实践活动。
 

2016年,临江市桦树中学物理教师李善君自制的“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具”获国家级优秀教具奖。2018年,李善君申报的STEAM研究项目“SPID教育模式引领物理教师核心素养的研究”通过了省教育科学院专家组审核,学校被评选为吉林省首批STEAM种子学校。
 

3.创建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县区、示范校
 

从2015年开始,临江市组织1450名教师参加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合格率达100%,全面提升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2018年4月,吉林省教育厅组织省内教育信息化专家对临江市申报的省级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县区和省级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学校进行了现场验收,确定临江市为省级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县区,临江市外国语学校为省级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学校。
 

通过实践探索,临江市教育信息化水平整体提升,为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互联网学习型教师队伍营造了信息化环境,为构建“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师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