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育人德为先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长沙市长沙县榔梨镇龙华小学 章桂圆 发布日期:2018-12-14 14:59:17 |
古希腊著名教育家、哲学家柏拉图说:“一个人从小受的教育把他往哪里引导,能决定他后来往哪里走。”因此,儿童时期接受的思想教育对学生品德形成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人思想品德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行为习惯的养成也都是在儿童时期养成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养成了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为他们今后的思想品德进一步健康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础。相反,如果在这个时期放松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或教育方法不当,使学生形成了不良的思想和行为习惯,则将影响他今后一生的发展。 教师该如何将育人育德的理念与日常教学相结合呢?执教二十八年来,我一直不断思索和谨慎对待这个问题。下面谈一些我个人的看法和体会。 一、重视生命成长、心理健康及法制教育课程 让学生从小懂得敬畏生命、知法守法,让学生从小具备积极向上、阳光乐观、宽容善良的健康心理。近几年,随着教材的调整与修改,在品德教材中渗透了不少德育和法制内容。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常常把这些课程的教学流于形式,甚至还有将品德课程调整为语文、数学课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容易培养出“有才无德”的学生。可见,学校教育忽视德育的结果的可怕性。每个教师在工作中都应该始终如一地把德育摆在第一位。 二、优化学生的评价标准机制 在学期评优中,应提倡把学生的品德放在第一位。成绩再好的学生,如果不能严格遵守纪律,不想为班级和同学奉献,不愿与同学团结互助,教师在对其评优择优的时候就应慎重考虑。很多教师在平时对学生的态度和评价上容易被“成绩”牵着鼻子走,成绩好的学生犯事了,哪怕是违反了学校纪律,也不舍得批评,轻描淡写地说上一两句。其实这就是纵容,让他们的错误不可遏制地发展。到了学期结束,一看这些学生成绩突出,往往又将“三好学生”的荣誉给了他们。这样一来,在这些学生幼小的心灵里,就种下了“唯分数至上”的错误种子,认为只要成绩好就可以藐视一切。我们班上一个叫岚岚的学生,她长得漂亮,活泼大胆,能唱会跳,聪明能干,加之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书写非常美观,尤其是课堂上答问真的精彩,是一名活泼外向的学生。可是,她喜欢打同学,还叫上其他学生一起把别的同学打倒在地。被伤害的学生告诉我后,我找她询问,她却总是若无其事地说:“我是和他好玩的。”于是,我课间悄悄地观察,发现她是故意伤害同学。我和她谈话,与家长沟通,效果都不显著。学期末,我没有评她为“三好学生”,并在期末评语中明确指出她的不足。本学期一开学,我就找她严肃地谈了这个问题,让她知道“三好学生”的第一要求是什么。渐渐地,她把这个毛病改掉了。成绩突出的学生在“德”上更应该严格要求,重视引导,才能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重视“家长学校”的实质性作用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