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北京市东城区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快乐教育+技术,让学生快乐成长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王磊 发布日期:2018-12-14 10:03:39 |
学校是教育信息化的主阵地,近年来,我校在“快乐教育+技术,助力学生快乐成长”的理念指导下,通过教育与技术的深度融合,实现教学手段的创新、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内容呈现形式的创新、教学内容的创新、教与学关系的创新,为快乐教育注入新的生长点。 一、技术研究与实践,增强教学的力量 回顾以往,我校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中,做了如下几项重点研究。 1.软件技术开发,帮助学生深度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我们常常思考如何让信息技术在课堂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帮助学生深度理解学习内容以及更好地感悟思想和方法。信息技术当中的软件应用可以给我们以帮助,比如PPT的动画技术、Flash、几何画板等。各个学科在教学软件的开发和使用上都进行了大量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此外,Office系统中的作图工具也是数学课统计知识教学的好助手。 2.纸笔互动技术,实现学生有效探究。数学教学中经常需要收集大数据,让学生发现规律。课堂中如何实现大数据收集,让学生有效探究新知呢?纸笔互动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在汉字书写教学中,可以通过点阵技术即时呈现学生写字的笔顺与起笔位置,纠正学生的书写错误;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巧妙使用纸笔互动技术和投票功能,通过大数据的累计和收集,可以帮助学生有效探究,理解新知…… 3.iPad进入课堂,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iPad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代表,已成为教师首选的课堂必需品。在iPad进入课堂的教学研究中,我们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1)创设情境进行互动。创设情境的方式有很多种,有实物情境、故事情境、问题情境、多媒体情境等。iPad作为海量存储器,可以帮助学生迅速查找信息,进入情境。 (2)研究问题进行互动。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人机互动实现个性化学习,帮助学生记录、存储思考过程和结果,这样既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又能生成进一步的教学资源。iPad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 (3)检测作业进行互动。在iPad教学中,很多人开发、研究并使用作业盒子,完成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测,同时帮助教师完成作业统计与数据收集等工作,帮助教师调整教学。iPad成为教师教学的助手。
在iPad实践教学中,美术、品社学科的教师会利用iPad进行大量的信息收集与存储,课上供学生自主选择与使用;学生明确具体问题后,在iPad上进行自主创作与加工,并使用多种功能记录研究的过程和结果;通过大屏推送等方式实现分享和讨论。 二、创新信息课程,为教学注入活力 微课程:我校一、二年级的教学中,每个年级都要在本学期完成重点内容的10至15节微课,丰富学校的微课资源,为学生自主安排学习进度、自主选择学习时间、自主选择学习速度做好准备。
机器人课程:2009年我校创建了“机器人创新工作室”,开设了机器人校本课程,将学习内容分成机械搭建、程序控制和综合运用三个相对独立又循序渐进的部分,引导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动手实践的氛围中学习物理、数学、信息技术等综合知识,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2012年7月,我校首次参加全国机器人比赛,获得机器人足球项目一等奖。 VR、AR课堂:我校引入最新技术VR、AR,助力课堂教学,围绕重点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在虚拟现实中学习,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可视性与操作性,学生们可以感受到学校的概念,接触到教学实践,还能根据自己的节奏进行学习互动,让所学知识变得简单易懂。 “快乐教育+技术,助力学生快乐成长”的理念不仅增强了学校教学的力量,而且改变着教师与学生的学习与思维。它让我们体验到“互联网+”学习方式所带来的快乐、快捷与高效,更让我们感受到小小课堂能够连接整个世界。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