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2:E教吉林•区域发展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58期 总第5674期 2018年11月16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58期  下一期
区域教育信息化典型学校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18-11-16 15:48:06

敦化市第二实验小学
 

全面提升硬件,为教学做保障。良好的硬件环境是学校信息化工作的基础,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敦化市第二实验小学开展了信息化工程建设,对学校的网络进行更新改造,在第二课堂活动室、珠脑心算活动室安装“班班通”设备,保证了信息化与课堂教学的融合。为鼓励教师在教学中使用计算机,学校为每个办公室新增两台电脑,供教师备课、教学使用,并为每位教师购置电子U盘,为相关人员配置了移动硬盘,使学校的材料更加多样化、安全化,从而更好地应用到实际教学中。
 

资源建设为重点,提高学校的文化底蕴。学校督促教师加强对延边州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使用,完善学校教学资源库建设,鼓励教师将好的教学资源上传至延边州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另外,学校正在逐步加强“三通两平台”的使用,提高网络的服务效能。同时,校园网站是学校对外宣传、师生交流的重要途径。学校加强对校园网络的维护,将各项工作落实到人,保证了校园网信息的更新速度及质量。学校还大力推动学校微信平台的使用,建立了主要领导负责,专人专管的运营体系,既保证了学校新闻、各种要求、安排的顺利发布,又保证了平台的安全性。目前,学校建有校平台1个,班主任平台1个,教师微信平台1个,党建平台1个,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服务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
 

培训为阵地,提升创新能力。教师是信息化运用的主体,学校加强教师信息化理论和实践的培训,多次聘请敦化市教师进修学校电教部主任李军为全校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通过培训,教师的信息化认知能力及动手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教师的信息素养,为教师信息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奠定了基础。
 

另外,为了提高教师的计算机水平,学校加强了网络管理员和信息技术专职教师的培训,促进了学校的信息化工作有序开展。学校鼓励各教研组结合各自学科特色建立教师主页,使网络成为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沟通的桥梁。学校将培训与考核相结合,每学期都有重点地制订考核方案,对本学期教师信息化水平进行考核,使培训起到实际作用。以学校课题为引领,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定期开展整合课的教学评比,并形成制度,常抓不懈,使学校的信息化工作落到实处。以“四学一导”教学建模活动为契机,提高教师动手制作课件等实际操作能力,使信息技术与学科有机融合。
 

同时,以信息技术课为抓手,进一步加强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注重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利用课题研究的方式提高学生收集、筛选、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
 

敦化市官地镇中心小学
 

近几年来,为了更好地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敦化市官地镇中心小学在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教育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逐步融合,教育信息化管理不断完善,师生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逐渐提高。信息技术手段为学校的管理、教学、教研、课外活动、宣传、后勤服务等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加大硬件设备投入,健全信息化支撑平台。不断完善教育教学信息化设施。首先,学校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学校管理方式的变革,包括“无纸化办公”“排课系统”“学籍管理”“教师发展性评价”等。学校现有42个教学班,均已配备交互式电子白板,利用“班班通”教学设施辅助教学,下载资源,制作课件,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有效实现了教学手段的信息化。
 

不断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学校多方筹集资金,完善了信息技术装备和资源,实现百兆光纤进校园,为教师开展电子办公和多媒体教学搭建了平台。另外,学校已安装校园内无死角高清监控系统,并且建有专业的电子监控室,有专人值班;安装先进的校园自动广播系统,无线话筒接收器等设备,满足了学校教育教学信息传播的需求。
 

充分利用功能室发挥信息化教学功能。学校现建有录播教室、虚拟演播室、3D多功能厅,先进的设备,强大的功能为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保障。另外,多媒体室、电脑教室、实验室、舞蹈室、声乐教室等场所均配备了先进的信息化教学设备,教学效率大幅度提升。
 

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效率、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在“青草教研”活动中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作为研究课题,强化校本教研,以研促教。投资40多万元建成了录播教室,成为敦化市一流的多功能教学教研室。每学期每位教师都要在这里进行公开课教学,教师不仅能熟练地运用课件辅助教学,同时又能一键录播,录制教学视频;不方便到现场听课的教师,只要在电脑上登录网站就可以同步观看教学实录。这既为教师课后反思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也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
 

通过学习省、州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分享的优质教育资源,帮助教师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备课,优化课堂结构,丰富知识含量,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另外,全校各班级以“智能作业系统”为载体,逐步实现智能化布置和批改作业,并进行学情分析,提高了学习效率。
 

积极开展教育信息报送工作。官地镇中心小学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报道校园新闻,并积极报送到延边州、敦化市教育信息网发布。学校、教师、家庭三位一体形成信息网络,以“家校通”为载体,建立教师和家长的QQ群、微信群、党支部群等信息群,密切家校联系,方便了工作开展。另外,学校建立了完善的信息化管理机制,成立了学校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电教组负责组织实施,在落实学校信息化工作的同时,健全了学校各项信息化设施建设的规章制度。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