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4:E教湖南•E空间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58期 总第5674期 2018年11月16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58期  下一期
建设“三通”工程 助推教育发展——郴州市汝城县教育信息化工作纪实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郴州市汝城县教育局 朱满成 彭起成 发布日期:2018-11-16 15:29:12

近年来,郴州市汝城县围绕“教育强县,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教育发展定位,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的目标思路,立足县情、科学规划,扎实有序地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良好成效。目前,汝城县教育信息化工作实现了市内由后进赶超先进的历史性跨越。
 

一、强化组织管理,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
 

1.科学规划,放眼未来
 

汝城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中共汝城县委汝城县人民政府建设教育强县的决定》《汝城县建设教育强县规划纲要(2011-2020年)》《汝城县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等文件,对全县教育信息化建设做了科学的整体规划,明确了工作目标、工作思路、工作举措和保障机制。


2.统一思想,健全机构
 

汝城县政府专门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领导机构;县教育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县教育局和各中小学校相继成立了信息中心,为汝城县教育信息化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和管理支撑。
 

3.完善制度,规范管理
 

教育信息化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作,涵盖了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渗入到工作、生活与学习等各个领域,因此必须用系统的思维来谋划。汝城县坚持“建、配、管、用、研”五措并举,制定并实施了10多个类别的管理制度,形成了具有汝城特色的教育信息化管理制度体系。将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了全县中小学校年度目标管理评估考核范畴,有效促进了汝城县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长足发展。
 

4.保障经费,实行专款专用
 

汝城县经费管理实行“六统一”原则:项目统一规划、设备统一采购、经费统一核算、账目统一管理、软件统一配置、报账统一进行。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以来,全县投入教育信息化建设资金达5400多万元。目前,中心(完全)小学以上学校的“班班通”教室、多媒体教室和计算机教室(含语音室)装配率100%;村小(含教学点)“班班通”教室装配率85%,还有15%未装配的计划在今年年底完成;教师备课电脑配备率100%;有的学校还装配了中小学“网络联校”教室、录播教室、教师电子备课室等设备设施。
 

二、夯实基础建设,构建良好的教育资源环境
 

1.教育城域网实现高速互联互通
 

汝城县通过实施教育城域网提质扩容工程,组建了全新优质的汝城县教育城域网。其中,城区6所学校以1000M裸光纤直接到县教育中心机房;1000名以上学生的19所中心(完全)小学以上学校以1000M光纤接入;不足1000名学生的13所中心(完全)小学以上学校以100M光纤接入,村小(含教学点)以20M光纤接入,接入率均达100%。
 

2.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实现共建共享
 

一是建设“农村中小学网络联校”教室。目前,汝城县采取“1+2”模式,已建设专递课堂学校13所,并分别与郴州市第六中学进行无缝对接,构建上下同步、内外互通的“网络联校”新格局,有效改善偏远农村学校师资缺乏、资源不足、课程开设不齐、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
 

二是建设名师工作室。目前,全县中小学建成了名师工作室21个,遴选名师工作室主持人21位,选拔优秀骨干成员139名,保障名师工作室活动的有效开展。
 

三是开展“翻转课堂”试点工作。汝城县思源实验学校与北京四中网校签订了“翻转课堂”实验项目协议书,探索三“翻”、二“段”、十“环节”等教学模式,为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实现广泛运用
 

加强了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研究与应用,引导师生利用网络空间开展学习和研究,养成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主服务的良好习惯。据不完全统计,全县中心(完全)小学以上学校所有专任教师均在平台上实名开通了个人学习空间,五年级以上学生建立了学生空间,并积极应用,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不断提高。
 

三、加强师资建设,提升教师素养
 

 教育信息化,关键是教师。汝城县始终把信息化教师队伍建设和师资培训作为工作重点之一,制订了切实可行的教育信息化培训工作计划。主要通过做优做强三支队伍——信息技术专业教师队伍、学科整合应用骨干教师队伍和行政管理队伍,培养一批经验丰富、学科齐全的师训队伍,完善国家、省、市、县、校五级培训机制,形成了分级、分层、分片、以校为主的培训体系。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基本达到了学校领导会指导、专业教师会制作、骨干教师会设计、普通教师会应用的预期目标。
 

四、深入普及应用,提高教学水平


“建”是基础,“用”才是根本。汝城县坚持以应用为重点,以活动为载体,大力推动教育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着力提高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和使用效益。
 

一是抓实活动促应用。通过参加国家、省、市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教育信息化大赛、中小学机器人竞赛、教育信息技术论文评选以及各种教学比武、说课竞赛、送课下乡、现场经验交流会等系列活动,促进师生全员应用。
 

二是抓实督导促应用。汝城县教育局制定了《汝城县中小学(含村小和教学点)教育信息化工作专项督导考核办法》,实行每年专项督导一次,采取“一查二看三听”等方式来开展教育信息化专项督导考核。奖罚分明的督导考核,有效地促进了中小学教师设备的使用、资源的利用、课堂的运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三是强抓科研应用。不断加大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积极开展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的探索和研究,全力推进汝城县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创新。“十二五”期间,汝城县的5个省级课题均已顺利结题,其中思源实验学校的课题被评为优秀课题;“十三五”期间,汝城县马桥镇外沙学校的国家级课题——“基于农村‘网络联校’的优质资源应用实践研究”,已顺利开题;汝城县第一完全小学的“基于视频录播教室的同步课堂的研究”已申报国家级课题;思源实验学校的“影响城乡中小学推行‘翻转课堂’因素研究”已申报省级课题。
 

五、“三通”工程卓有成效,教育信息化成绩斐然
 

汝城县的教育信息化工作经过五年多的努力,后发赶超,取得良好的成效。
 

一是“三通工程”建设卓有成效。目前,汝城县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基本达到了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要求。
 

二是信息化试点项目硕果累累。汝城县外沙乡学校和井坡镇学校分别被省教育厅确定为“中小学网络联校”;汝城县职业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和汝城县第六中学分别被省教育厅确定为“湖南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汝城县文明瑶族乡岭秀学校被市教育局确定为“网络联校建设与应用试点学校”。


三是创新工作效果明显。2014年度,汝城县的《以微电影为载体,开辟德育新途径》荣获市教育工作创新奖;2015年度,汝城县的《探究“网络联校”新机制,拓展教育发展新途径》荣获市教育工作创新奖。
 

四是创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汝城县先后被省教育厅确定为“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县”“农村中小学网络联校建设与应用试点县”“县域整体推进三通工程奖补资金县”。
 

汝城县教育信息化工作已走在了郴州市的前列,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应用取得了明显成效,现代教育技术综合功能得到了有效发挥,为汝城县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协调、高效发展提供了强劲的技术支撑和不可或缺的有力抓手。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