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3:E教湖南•教研园地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57期 总第5668期 2018年11月02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57期  下一期
巧借课堂教学 渗透德育教育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长沙高新区麓谷小学 唐素姣 发布日期:2018-11-02 13:56:10

课堂教学既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阵地,又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媒介。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有效渗透品德教育,是教育教学的理想目标。挖掘课堂德育热点,积极尝试创设情境感染和教育学生,是课堂教学目标实现的最佳方式。下面我将从一些课堂教学案例来谈谈如何巧借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一、巧设“教学特区”,渗透环保意识
 

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鲸》一课时,我感受了一股强烈的“课堂风暴”,也正是因为这股“风暴”的推波助澜,让我们高效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们那强烈的环保意识、爱国之情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在引导学生了解“鲸”时,我事先搜集了不少鲸的图片,那可爱的模样、胖乎乎的身子让学生们一见就心生喜爱之情。在拓展延伸阶段,我设计了“人类应保护鲸”的环节,并播放了人类捕杀鲸的视频,当鲸被人类杀戮的画面出现时,课堂上爆发出一阵阵悲愤的声音。一个学生忍不住站起来说:“非法捕鲸的人是罪魁祸首,据报道他们大多数人都吃鲸鱼肉。”“有人还从鲸鱼身上提取香料。”另一个学生说道。“你看这一群充满灵性但又可怜无助的海洋之王,遍体鳞伤地躺在甲板上被他们剖腹割头,那可恶的捕猎者却眼都不眨一下。”一位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也义愤填膺地说。
 

课堂上,学生开始你一言我一语,一张张小脸因激动而涨得通红。多媒体播放着鲸被杀的一幕幕画面——鲸抬起头向着那些拿着屠宰刀的捕猎者哀鸣,像是在求饶,身体竭力挣扎,鲜红的内脏挤满了船板。鲸的血被一根管引流到海洋,染红了大海……这样的情景看得我们目瞪口呆,哽咽得说不出话来,再回头看看学生,他们都瞪着通红的眼睛,紧握拳头,满腔的环保情感蓄势待发。那天的课外小练笔《鲸的自述》和环保倡仪书,他们写得特别投入,也特别感人。以课文内容为着力点,让学生投入课堂,依据课堂知识进行延伸,潜移默化地激发了学生保护海洋生物的意识。
 

二、借新词“转基因”,培养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感
 

在教学社会与品德《农村新发现》一课时,我给学生播放了人类新培植出来的新型蔬菜、水果的图片,便于学生直观地认识、欣赏新型蔬果品种。这时,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还知道一种新型农产品转基因玉米,特别甜,还是进口的。”他把“转基因”三个字拖得特别长,学生们七嘴八舌议论开了,还不时地望望我,这时,教室里一片骚动与欢腾。
 

因势利导、巧妙解答课堂上学生提出的疑惑是为课堂添色的另一有力手段。针对“转基因”问题,我淡定自若地对学生说起了前不久看过的一篇《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的报道。首先我告诉他们“转基因”这个词来自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转基因食品并不是优良的食品,转基因技术是打破了物种间的界限,将某个基因从生物中分离后植入另一种完全不同的生物体内。食用转基因食品的后果是相当严重的。如食用了转基因土豆的老鼠出现了痴呆、动作缓慢的现象,肾、脾、肝脏异常和免疫系统变弱等……
 

借用时事新词,为学生普及科学知识。让学生懂得,有些事物并不是有新颖的名字和诱人的“海外”出身就值得推崇的,衡量新型产物或产品的优秀是靠它带给人类的作用与价值。同时鼓励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只有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能在未来的“高科技大战”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让我们的国家昌盛,民族振兴。
 

在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调动学生情绪,教师秉承教育情怀,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善于抓住各种课堂元素与契机,就会越来越惊喜地发现,那种强烈的公民意识、爱国之情正在不经意间融入我们的教学中,成为我们渗透德育教育奔流不息的源泉。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