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8:E教江苏•深阅读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56期 总第5662期 2018年10月19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56期  下一期
古诗教学不仅仅是教“一首诗”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常州市东青实验学校 赵静芬 发布日期:2018-10-19 16:27:44

往往有教师认为,古诗教学是最简单的——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认识了作者,理解了诗意,体会了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会读、会背、会默写,就可以了。古诗教学的内容仅仅是这些吗?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之余,我们还可以带着学生探究些什么呢?在这里,我想以《峨眉山月歌》教学为例,来谈谈古诗教学中,我们不仅仅是教“一首诗”。

 

一、从干涩的理解走向生动的对话


在理解诗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抛出类似的问题:“通过预习,你觉得有哪些问题需要讨论?”学生通过预习大多提出的是字词、作者的人物形象和背景方面的问题,但能使教师摸清学情,根据学情把握与处理好“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与诗人的对话,与教者的对话。

 

《峨眉山月歌》的作者是李白。李白的诗歌,学生在一到三年级教材中已经接触过数篇——《望庐山
瀑布》《古朗月行》《静夜思》等。在四年级,教师如果还是采用PPT展示相关作者简介,由教师来介绍诗人的方式,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又会有多少帮助呢?

 

那么,不妨这样试一试——指导学生在预习中用好身边的工具书和网络,选择自己能理解的材料,可以是文字材料或者图片,向大家介绍李白。当然,教师可以利用课前的时间,帮助学生梳理资料,同时提醒学生们不要在课堂上重复他人的介绍,避免介绍的单一性和片面性。教师甚至可以在课前指导有能力的学生用图片和文字做成合适的PPT课件,形象地向同学们介绍诗人。通过课前的搜集、筛选,课件的制作,课上的相互补充,学生和这首诗、这位诗人完成了初步对话,不仅对诗人的认识越
来越完整、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也能得到相应的提高。

 

对写作背景的理解,可以引导学生用好与教材配套的《拓展阅读》这类参考资料。作者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这首诗的?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参考资料中会一一介绍到。教师可以通过课前的时间引导学生学会查找网络资料,学会筛选、整理、演绎,尤其是要学会用自己的语言理解性地介绍,而不是照
着资料一字不落地读一遍。

 

用好身边的工具书和网络资源,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阅读量,提高了搜集和筛选有用资料的能力。这样,一改以往“教师讲解学生听”或者“学生解释教师评”的
干涩,形成了生动的学生与诗歌、诗人、教师的“对话”模式。

 

二、从单一的一首诗走向广阔的诗一片
 

虽然教材一次只呈现给我们一两首诗,但我们仅仅教学这表面上的一两首诗是远远不够的。教材呈现的仅仅是一个点,而我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领略相关的许许多多,可以尝试用这一“点”作为支撑,架起诗情一片。

 

对李白的诗歌,教师除了教学生教材中的《望庐山瀑布》《古朗月行》《静夜思》等,还可以引导他们搜集其他通俗易懂、适合小学生学习的李白的诗,如《赠汪伦》《送孟浩然之广陵》等。学生通过复习学过的李白的诗,朗诵和初步理解搜集到的新诗,可以进一步完善对李白的认识,走进诗人不同诗歌不同的创作背景,走进诗人不同时期不同的情感世界遥。于是,一个丰满的诗人李白的形象最终在学生的脑海中水到渠成地编织而成。

 

再者,就《峨眉山月歌》这首诗的题材来说,月亮,是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的挚爱。太白十诗九言月,明月经过诗人的反复歌颂成为皎洁动人的形象,赋予了它特别的生命和感情。所以,学生不仅可以探究李白的诗歌,还可以开展与月相关诗词的搜集活动,如刚刚教过的《水调歌头▪中秋》、朗朗上口的《古朗月行》《静夜思》《宿建德江》《塞下曲》……教师在研读教材后,可以引导学生们去探究,如,不同的诗人描写的月亮有什么不同呢?又如,即使是李白,他不同时期的吟诵月亮的诗歌又都是一样的吗?还有,不同的诗人望着月亮,产生的感情是一样的吗?你还知道哪些带有月亮的诗词或者名句呢?……在这看似无意又实则有心的引导下,学生对这些话题产生无限的兴趣,不知不觉地就会研究下去,还会开展类似的拓展活动:搜集诗词、名句,来进行吟诵、书写、展览……

 

与教材呈现的诗歌相关的活动的设计,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步步深入,积累越来越丰富,更习得了
学习的方法。学生不知不觉地从单一的一首诗走向了广阔的诗一片。

 

三、从简洁的诗句走向丰富的表达
 

人们常常用“诗情画意”来形容美好的意境,诗和画都是极美好的事物。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如果能将诗歌以画面呈现出来,虽然学生的寥寥几笔或许与此诗的意境相差甚远,但这也是对诗歌的一种理解,何必拘泥于画得好不好呢?小学教材中,还有的诗充满童趣,容易理解,如果能用平时积累对其进行扩写,这又是与诗歌对话的另一种途径呢!学生如果能从这简洁的诗句学习走向丰富的表达,教者何乐而不为呢?

 

为数不少的教师认为,古诗寥寥数字,简单易教——解释生字词,说说诗句意,背背再默默。其实,一首古诗的教学,不仅仅是教“一首诗”。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一首古诗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探究的内容,帮助学生形成的能力,都是无穷无尽的,所以需要我们教师作更多的学习和思考。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