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河南省林州市市直第八小学 徐廷芬 发布日期:2018-10-19 15:41:33 |
中国古典文学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我国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伤情离别,吊古怀今,社会生活,政治风云,无不在古典文学中得以体现。任凭时光流逝,岁月更替,古典文学以其特有的魅力穿越时空。品中国古典文学,无不让人心醉神迷。
心甘情愿在诗词里“沉沦” 为提高我校全体师生的国学修养,校领导煞费苦心,假期布置了背唐诗宋词这一艰巨性任务。为了检查各位老师的背诵成果,上周进行了激烈无比的年级赛,下周即将举行个人单项赛。各位老师背诵诗歌的热情也是一浪高过一浪,这边吟来那边和,此起彼伏。 这不,一大清早,我们办公室的两位帅哥就拉开了背诵诗词的大幕。付帅哥背上句,李才子接下一句。那热情,如火如荼;那重视程度,史无前例。引得我们这些旁观者情不自禁紧张起来,赶忙加入了背诵大军。 我喜欢诗词,喜欢沉醉于古人所描绘的让人流连忘返的意境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开始无限向往古人所居住的世外桃源,捧一杯茶,提一壶酒,与明月为伴,和清风同饮,是何等的逍遥与自在。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让我们无比神往;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仿佛让我们置身于画中;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更激起了我们强烈的爱国热情。 沉醉古诗,任灵魂在诗歌里自在徜徉,我们心甘情愿在诗词里“沉沦”,沉醉不知归路。 传承经典,我们在行动 有的家长总是问我:“小学阶段语文主要学什么?”其实,小学阶段更多是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语文素养的提高。 记得刚教三年级的时候,我校各班进行特色化教学,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成语教学。成语简短精练,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极易背诵,一天背十个对孩子来说也不是什么难事。一年下来,孩子积累成语已两千余条。 到四年级以后,我觉得成语已不能满足孩子对古典文学的需要,恰逢邻班在轰轰烈烈地进行诗歌擂台赛,我灵机一动,何不也效仿一下,让孩子们背诵古诗。我给孩子们讲积累古诗、成语的好处,不厌其烦地给他们讲小学阶段积累古典文学的益处,日子久了,背诵古诗、成语已变成他们的一种自觉自发行为,午练时间,班干部都会进行抽查。古典文化落地有声。 到了五年级,我发现孩子们学习动力不足,思想自由散漫。为了帮助孩子们树立远大的志向,增强他们学习的动力,我千方百计地收集一些历史上的名人故事、励志名言讲给孩子们听,慢慢地,孩子们的学习劲头足了,学习氛围也日渐浓厚。 也许,我们做的事在别人看来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不值一提,但对我们来说,却是一次艰辛的尝试与蜕变。只希望孩子们在我们的引领下,继承我国优良博大的传统文化。更希望我们的孩子虽是小小人儿一个,却也能绽放出自己的光彩,就像诗里所说的那样: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