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3:E教湖南•教研园地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55期 总第5655期 2018年10月05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55期  下一期
如何避免非遗文化进校园陷入“盲人摸象”的误区——关于非遗文化“原境重构”的探索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长沙市实验小学梅溪湖学校 谭欣 发布日期:2018-10-05 13:06:51

非物质文化遗产(下称“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意义深远,温家宝总理曾说:“物质性是文象,非物质性是文脉,人之文明,无文象不生,无文脉不传,无文象无体,无文脉无魂。”学校教育是传承非遗的重要场域,非遗进入中小学课堂教学系统,已然大势所趋。然而,如何避免人文化处理非遗知识,避免非遗变得支离破碎,失去了原本的文化形态,让学生学习起来犹如盲人摸象,始终不识“庐山真面目”呢?因此,在课堂教学环境下对非遗文化进行“原境重构”,还原非遗的真实性和原生态,变得尤为重要。长沙市实验小学梅溪湖学校以长沙市陶艺传承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本真性、原生态”是非遗的显著特征,整体性文化观和参与式观察是非遗传承的重要方法。然而以课堂形式传承非遗,将使得教学中学生无法接触到真实、原生态、活态的非遗,一方面即使教师运用多种媒介来展示,也存在着在展示材料的遴选和加工方面对非遗的真实性、原生态性造成的破坏,另一方面由于学生的生活和审美经验不足,无法使认知水平与教师“所知”层面达到统一,这就使课堂非遗传承的质量和效果方面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非遗“原境”即非遗依存的文化传统和生活空间,长沙市实验小学梅溪湖学校以“根植中华,行至天下”为宗旨,在还原非遗传承“真面目”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在教学中把非遗知识要素进行还原重构,在重构生态化、本真化的非遗生存状态的基础上,让学生获得系统化的非遗知识。
 

一、教学内容的“重构”
 

非遗教学内容的“重构”,即搭建“有准备的教学环境”,与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情境教学是一致的。以传承长沙铜官窑陶艺为例,具体做法为:营造铜官窑陶艺文化氛围。主要展示铜官窑陶艺品,还原当年的生产生活方式、精神文化信仰等,向学生展示铜官窑陶艺的图片、实物资料,向学生讲解铜官窑陶艺的制作流程和历史文化价值,展示手工艺人工作的场景和细节。美术教研组积极筹备,为学生提供铜官窑陶艺制作所需的陶泥、拉坯机、素坯彩绘等原材料,美术课堂以手工作坊的形式,还原铜官窑陶艺制作流程,让学生参与到制作过程中。让学生从接触陶泥开始爱上泥巴,从传统手工艺作坊开始感受祖先们的勤劳和智慧,从一步步的学习制作过程中领略“泥与火的千年艺术传奇”。
 

二、实施主体的“重构”
 

非遗文化传承人是非遗活态传承中至关重要的因素,民间艺人的师徒传授形式较好地还原了非遗的真实性。在长沙市文广新局、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等单位领导的指导下,长沙市实验小学在打造非遗特色课程方面,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校园,向学生们传授有关非遗文化的知识,较好地保证了非遗传承的“活态”传承。


非遗传承人再现“重构”。非遗传承人进校园亲自指导教师和学生,能还原非遗的原生态。例如,在铜官窑陶艺项目中,学校聘请了非遗传承人刘志广为辅导员。同时,学校指派教师曹莹师从刘志广,进行了专业和系统的陶瓷制作学习过程。学校还组织学生参观了刘志广非遗工作室,在现场,刘志广亲自指导学生制作陶艺,并讲解铜官窑文化。
 

非遗机构进校园指导校园非遗“原境重构”工作。非遗机构的参与能在技术上指导和还原非遗的重构。学校以“全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校园文化艺术节”“非遗开放周”等活动为平台邀请了国家级、省级非遗专家学者进校园讲解、示范和指导,拓宽和发展教师和学生的知识面。为有效还原非遗“真面目”,推进“非遗文化进校园”项目的实施,学校将具体工作做了调整。(如下图)

长沙市实验小学在非遗进小学校园传承方面做了许多有效的探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非遗“原境”缺失的问题。但从教学方式、教学空间上看,课堂教学与非遗“原境重构”间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如何在基础教育领域更好地实现非遗传承与课堂教学“无缝对接”,还任重道远,在非遗复兴的道路上,学校将不断努力和探索。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