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浅谈如何制作微课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河南省虞城县实验小学 张春芝 发布日期:2018-09-21 08:55:24 |
2015年在青岛举办的全国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比赛中,微课展示给大家带来了巨大震撼,并引起人们深层次的思考。
微课是就一个知识点进行讲述,让学生根据任务单观摩学习,然后完成规定任务。 做微课,如何选择展示内容是最为重要的事情。对语文这门课程来说,学习的重点在于以“读”促思,以“读”传情,文中所表达的思想很难通过一个点展现出来。所以做微课,选材是关键。 相对于课文来讲,作文更容易把握一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引入写作内容——围绕内容选材——根据中心思想叙述——表达创作内涵。对这样几个环节来说,选材是最容易让学生犯难的事情。于是,我选择了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一篇习作《秋》作为选材指导:选秋景——写秋景——评秋景——修秋景——定秋景,让学生根据微视频自己学习。 通过实践,我认为对微课展示内容的选择,即兴发挥更好一些。既能为新课做好铺垫,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这样才能让微课收到良好效果。 二、微课,细微处着手 微课的备课也是不容小觑的环节,细节决定成败。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调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都是微课制作的首要条件。深入文本,寻找根源,是备好课的关键。对于《秋》这一命题的微课,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备课:创情境,传秋意,读秋词,忆秋诗,赏秋图,记秋景,定中心,初选材,定顺序,定素材。环环相扣,达到选材的目的。 三、微课,不是课堂实录的翻版 初做微课的时候,我以为把课堂上的内容做到微课中就行了,可是在实践中发现,只有面对面才能取得效果。如果只让学生自己看视频,是达不到微课教学的目的。于是,我遵循学生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学习任务单。根据任务单制作微课,就有章可循。 四、微课,适合才是关键 微课制作最关键的不是录制,而是课件。众所周知,课件体现着教师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在课件制作过程中,要运用客观条件,通过外界环境来引导学生学习。根据任务单的需求,来制作课件。 在做微课的时候,我先让学生复习带“秋”字的成语,这些成语有一定的规律性,那就是四行四列,“秋”字分别在第一行的第一个字、第二行的第二个字、第三行的第三个字和第四行的第四个字。这样学生在记忆的时候,横着读,竖着读,都能激发兴趣。通过阅读,找出含“秋”景的成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个环节中,运用PPT的特殊功能,把每一个成语放在一块“凹地”里,再加上颜色的修饰,让学生眼前一亮,达到记忆深刻的目的。 所以,每一个环节,都要用心去琢磨,才有可能制作出符合教学特色的微视频。 制作微课,是考验教师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将微课应用到日常教学工作中,是新课改的一大突破。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