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班班通”突显美术教学的魅力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铜陵市铜陵县顺安镇陶山小学 闻银顺 发布日期:2018-09-07 16:04:00 |
“班班通”是现代教育技术赠与美术教学的一份厚礼。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全面应用,“班班通”以其完善的基础硬件环境、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和强大的教育教学活动功能等优势,有效改进了美术课课堂教学模式,开阔了视野,增强了美术课堂学习的趣味性,提升了教学效果。
“班班通”的实施,使美术教师备课方式从“纯文本时代”进入到“超文本时代”。教师可通过电子备课的形式进行课件设计和制作。备课系统集教案、课件、课堂练习、作业等多种资源为一体,充分考虑教师的个性差异。值得一提的是,“班班通”实现了备课资源的共享,教师可将自己的教案、课件等直接上传到网络教案中心或课件中心,也可直接从互联网上检索自己教育教学上所需教案、课件或论文等各种有效资源,进一步加工整理,提高效率。
二、课堂更精彩 美术课上,利用“班班通”把学生在课本中难以感知的事物和现象,在短时间内有声有色地呈现出来,可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在构图教育中,各种实物的大小、位置在交互式一体机上用鼠标拖拽,让学生自己去调整,直接感受构图的基本法则;写生物体的层层切割、分离、展开、拼接和动画处理,能极大帮助学生对物体三维效果的理解与把握,同时克服视觉恒常性等心理定式的不良影响。物体的光影处理是学生素描、色彩基础训练的重难点,利用“班班通”,教师可方便列举很多变式,能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素描的五调子、色彩的三要素等知识。在色调和色彩心理教学中,利用“班班通”还可任意改变作品的色调,帮助学生在大屏幕下感受色彩心理。
教师可通过实物投影仪,把学生的作品投到大屏幕上讲评或欣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进行评价和思考。在网络教室,还可通过视频的方式,让做得好的学生当一回“明星”,讲解他的想法和做法。学生们对这种活动都跃跃欲试,创作时也肯开动脑筋,认真练习。 在执教二年级下册《猴子上树》“基本:图形的创新”这个环节中,为让学生主动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教师运用视频展示台,鼓励最先举手的学生来当“小老师”,拉起展示台上的摄像头,对准这位学生的脸,让他在“电视”(白板屏幕)里当一回主持人,讲解他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其他学生看着他们的同伴上了“电视”,都饶有兴趣。每个学生都跃跃欲试,动手再折叠时注意力集中了,也肯开动脑筋认真琢磨了,这比在座位上站起来说,效果可大不ー样。利用“班班通”网络平台,还可将美术课堂延伸到课外,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持久。如:把学生的作品及时收集整理并上传到校园网上,这样学生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家里,都能及时欣赏到教师为他们准备的“网络画展”,让学生及家长都能感受到学习的成果,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设计乃至课堂教学的真正成熟,往往是在课后的反思阶段。“班班通”可帮助教师留住课堂的每个“瞬间”,教师可通过课堂录像的方式,静下心来观察和品味课堂教学过程,反思成功和不足。还可通过共享的方式邀请其他教师观看教学录像,积极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促进专业成长。 综上所述,“班班通”教学设备在美术课堂中的运用,完美体现了美术学科的审美特性,优化了教学环节,提高了教学效果,有效激发了师生的学习热情,为课堂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重塑了美术课堂教学之美,让美术课变得更加精彩!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