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5:E教吉林•区域发展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53期 总第5646期 2018年09月07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53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本版导航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区域教育信息化典型学校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金胜德 金英学 王刚 发布日期:2018-09-07 14:31:54

在珲春高品质教育信息化工作管理模式下,珲春市的各个学校在教育信息化上成绩喜人。其中以珲春市第一实验小学和珲春市第一小学最为突出。


珲春市第一实验小学
 

珲春市第一实验小学创建于1918年,是一所拥有百年悠久历史的朝鲜族实验小学。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坚持“建设硬件、强化培训、开发资源、服务教育”的工作方针,以课程改革为中心,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信息技术的应用,加强学校师资队伍的培养,使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得到新的提升。
 

在信息技术环境建设上,学校2013年实现硬件“班班通”,每班1套班班通教学设备,配置55英寸以上触控一体机、希沃智能交互平板电脑,每班配有采编仪和音响设备,每名一线教师配有笔记本电脑。学校现有计算机网络教室1个,多媒体室学生机41台(含1台教师机)。学校2016年末建成校园电视台、录播室、观察室,于2017年3月正式开展校园电视台新闻采编、师生影像活动编辑、录课等多项活动。学校光纤专线接入100M带宽,每个教室和专用室都有节点。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研究与实践上,学校每年结合市、州相关工作要求,积极营造氛围,鼓励广大教师参与学习。校内组织推门听课、邀请课、示范课、展示课、教育技术培训、优质课评比等活动,学校加强信息技术培训和应用普及。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课件竞赛,资源共享。注重常态课、多种活动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与应用,促进信息技术在学科中的广泛应用和融合,大部分师生能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017年,学校教师韩爱玲在全州首届朝鲜族中小学教师“希沃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大赛中获特等奖,数学、朝鲜语文等多学科教师每年在国家、省、州、市各级各类课件、微课等教育信息化大赛中获奖。


珲春市第一小学
 

珲春市第一小学始建于1715年,至今有303年的历史,是一所拥有61个教学班、2700多名学生、177名教职员工的较大规模学校。


学校重视教育信息化,坚持把教育信息化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信息化领导小组,对教育信息化软硬件建设进行科学谋划和全面统筹,并把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战略确定为“多点开花,一枝独秀”,还采用了“走出去,引进来,建起来”的具体措施,让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学校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改革以来,大部分教师已经能够熟练运用CS、会声会影、Audition、微课之星、格式工厂等软件进行微课的制作。而且平板电脑走进课堂后,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依据任务单的要求自主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因材施教的问题。


2011年开始,学校就开展了“自主研讨式”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它的核心就是“以学为主,当堂达标”;2014年,学校又开展了高效课堂的实验研究,集全校教师的智慧创立了“两小四能”的教学模式,它的精髓就是在导学案的指导下,开展“自学、展示、反馈”等学习活动,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性更强了,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积极探索。2015年下半年,学校又与上海专家郑杰合作开展“合作学习”研究。依靠学校不同研究团队的经验,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不断开展学校特有的教学模式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近年来,学校多名教师在州、省乃至全国的信息技术整合大赛上获得了金奖,并得到与会领导的高度赞扬。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