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5:E教吉林•区域发展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53期 总第5646期 2018年09月07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53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本版导航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抢抓机遇 科学谋划 狠抓落实——珲春市构建珲春特色高品质教育信息化工作模式纪实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金胜德 金英学 王刚 发布日期:2018-09-07 14:29:18

珲春市位于吉林省的最东端,是地处中俄朝三国交界的边境窗口城市,与俄罗斯、朝鲜山水相连,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全市现有学校37所,学生24606人,教师2884人。珲春市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近年来,珲春市委、市政府把教育作为"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知识产业和基础设施,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确立"科教兴市、教育先行"的战略思想,抢抓机遇,负重奋进,狠抓落实,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全力提高教育信息技术装备水平,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有效提升了全市教育现代化进程,并探索总结出一套"建、培、管、用、研"一体化的信息化推进策略,即珲春高品质教育信息化工作管理模式。
 

提高认识,更新理念,引领教育信息化健康发展
 

首先,珲春市成立了全市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定期对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调研,汇总数据、反映需求、督促应用,从数据层面为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强化信息装备,普及信息技术,以基础教育信息化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最终促进全市教育公平”是珲春市的教育信息化工作目标。围绕这个目标,区域坚持以教育资源建设和应用为重点、以改革教学模式为突破口的工作思路,引领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事业稳步发展。


其次,转变全市教育系统领导干部的思想。通过组织校长、骨干教师到教育信息化发展先进地区开展专题学习与观摩,组织相关人员参加每年的全国教育装备现场会等方式,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建设必须早认识、早投入、早应用、早受益,明白推进教育信息化事业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提升地区教育品位,进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负重奋进,科学谋划,夯实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
 

面对资金短缺,全面铺开较难的实际情况,珲春市确定了“奖优促先、以点树标、多点并进、全面推进”的工作模式,即对在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上积极主动发展的珲春一小、珲春四中进行奖励,并优先打造其成为信息化建设应用典型校,然后将典型校逐步扩展到6所优质校,最后普及到全市所有学校。按照“逐级分担,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工作思路,主动作为,多方争取建设资金,并将资金集中统筹,重点扶持典型校、示范校,逐步形成了一套教育信息化“建、培、管、用、研”的稳步推进机制,即由教研部门提出课改问题,由电教部门研究信息化解决方案,由装备部门组织装备,由培训与电教部门组织培训,由教研部门推进应用,由科研部门立项研究信息化建设应用的推进机制。


近三年,珲春市已累计投入信息化专项资金4000多万元,为全市各类学校配备了电子备课室、计算机网络教室、录播教室、校园网络电视台、多功能报告厅等。目前,全市配备教学用台式计算机2941台,教师专用笔记本电脑700台,学生用平板电脑658台,全市中学教学班均配备了65英寸触控式液晶多媒体交互一体机,小学配备率也达到98.7﹪。市区学校均建有数字化录播教室和校园电视台虚拟演播室。全市朝鲜族学校多媒体采编仪装配率100%,全市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100%,已建设完成了覆盖全市教育系统的珲春教育城域专网,基本完成了“三通两平台”的建设任务。


项目引领,深化合作,共推教育信息化建设优质发展
 

再好的硬件环境,也需优质的项目和资源来支撑配置。珲春市多次到相关企业实地调研、综合考察,在经学校试用、局党委讨论、报市政府同意后,在职业教育阶段和基础教育阶段分别确立了两个优质信息化合作项目,即和清华大学签订职业教育电子商务服务项目,与东北师大、中国联通珲春分公司签署三方战略合作协议项目。这两个优质的合作项目为珲春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和坚强的技术后盾。


强化培训,狠抓应用,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效性
 

珲春市政府及教育局深知要想真正让现代化设备发挥作用,关键是要让师生们懂行会用,用好用活。在抓实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方面,珲春市的做法是“三促一保”,即深化培训促应用、多种活动促应用、科研引领促应用、建立机制保应用。


深化培训促应用。在信息化培训工作方面,珲春市按照自上至下的原则,让教研员先行先试,然后自上而下,学校团队、骨干教师、一线教师分层推进。首先,抓好教研员培训工作。珲春市安排全市各学科教研员到东北师大进行封闭式专题培训,再让教研员深入学校听评课,对教育信息技术的课堂应用情况进行诊断、分析,引领教师深入研究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深度融合的方式方法。其次,抓好学校信息化建设团队培训工作。珲春市要求各学校组建信息化攻坚团队。攻坚团队由学校相关中层领导、骨干教师组成,负责引领、带动、推进全校的信息化应用工作,由市电教馆对各校攻坚团队进行“东师网络教研活动平台应用”“学校常用数据处理技术”“吉林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应用”“微课制作技术”等多种技术的培训。最后,抓好全员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工作。珲春市教育局成立了由电教馆和教师培训部共同组成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执行办公室”(以下简称“工程办”)。由工程办每年定期组织开展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提升培训、教导主任信息化管理能力提升培训、骨干教师微课制作培训等活动,通过培训普及先进理念、推广信息技术。经过这几年的培训,珲春市基本扫清了“东师云平台”推进过程中的技术应用障碍,培养了一批信息技术能力超群的一线骨干教师,打造了一批具有一定信息化领导力的课改名校长。


多种活动促应用。为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实战水平,提高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能力,工程办每年按计划组织开展“全市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大赛”“教师微课制作大赛”“大学区网络教研”“骨干教师网络工作室”“教育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线下测试”“白板一体机全员过关”等全口径、系列化、常态化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活动。上述活动使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成果得到了巩固和深化,使教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活动深度融合的能力得到了增强,全方位地提升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扩大了现代信息化教育装备的应用效益。
 

科研引领促应用。为促进信息技术教育快速健康发展,珲春市积极倡导开展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研究,深入探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与上海郑杰校长工作室合作,共同建设“互联网+教育”的智慧学校,积极探究“基于网络环境下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


建立机制保应用。在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过程中,珲春市建立了学科资源建设的考核、评价机制,进一步保证了资源建设的质量,有效促进了本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未来三年,珲春市主要的工作目标是努力实现关于教育信息化2.0的“三个转变”,即“从教育专用资源向教育大资源转变,从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养转变,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转变”。珲春市将创新机制,凝聚合力,构建具有珲春特色的高品质教育信息化。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