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8:E教江苏•微课堂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53期 总第5646期 2018年09月07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53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本版导航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数学教学如何减负不减效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盐城市大丰区大桥小学 何小军 发布日期:2018-09-07 12:53:51

在素质教育的当下,仍有不少教师喊着素质教育的口号,穿着素质教育的外衣,却走着应试教育的路子。学生仍是为考试而学,教师仍是针对考试而教。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只能为完成学习任务而不停地奋笔作战,学得苦,做得累,相应的负担不言而喻。最终,大部分学生除了学习之外别无所长,只能纸上谈兵,不能灵活地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综合素养得不到切实提高。


这些情况背离了素质教育的方针。因此,研究怎样才能做到减负不减效,有着较为现实的意义。下面我针对此问题,说一说自己的认识。
 

一、转变思想,正确领悟减负理念
 

对于减负,我们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减负理念。学生的学习过程是获得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形成技能、丰富知识的过程,这一过程不可能是无负担的过程。在让学生亲历知识过程、增强探究意识、发展个性特长、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的过程中,存在着必要的、一定程度的、合理的身心情感负担。减负不是减去这些负担,而是减去学习过程中那些冗长、重复、机械的负担。减负不是简单的加减法,减负的目的是增效。
 

二、提高数学课堂效率,做到减负不减效
 

1.坚持教育公平,减轻心理负担,为高效课堂创造条件
 

教师要尊重个性发展规律。学生的接受能力在课堂中存在个体差异性,当一节课中教学内容的容量和难度超出了部分学生的接受能力时,教师要兼顾全体,哪怕是速度慢一点、难度降一点。教师要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树立各自的自信,让所有人都能够产生学有所得的收获感。
 

素质教育是义务教育,是普及教育,而不是选拔教育。在教育教学中,只有坚持教育平等,不让每一个人掉队,才能让学生的身心情感不受伤害,让每个学生都能抬起头来走路,让他们在思想上没有不如别人的心理负担,为高效课堂创造条件。
 

2.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减轻学生听觉负担
 

数学教师也要讲究语言艺术和技巧。一堂课中,如果教师始终是一种腔调贯穿全课,那么会加快学生的疲倦进程,学生容易产生听觉上的疲劳,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常吃珍馐美味也会有发腻的时候,教师上课也是同样的道理。有的教师认为找到了一套教学法,节节课都是复习、新授、作业这三步,久而久之,学生必然生厌。这种一成不变的课堂风格,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听这样的课就会有听觉负担。
 

教师要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研究语言技巧,尽力做到该缓则缓该急则急,该扬则扬该抑则抑。让数学课堂具有节奏感,既有韵律,又有小说“评书”风格,是保证学生始终保持注意力的一种有效手段,既可减轻学生的听觉负担,又能提高课堂效率。
 

3.调整课堂中的期望值,减轻学生的情感负担
 

和家长们一样,每个教师都渴望自己的学生成龙成凤,但是过高的期望会给学生带来情感负担。


分数应用题的知识是小学阶段最具抽象性的内容,我在课堂里不断变换角度,力争让学生们都能知其所以然。但我碰到过这样的一个学生:每当我向他投去关切的目光时,他都朝我点点头。而批改作业时,我发现他根本没有弄清分率与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甚至连单位“1”都会判断错。可他上课时不是懂了吗?我约他谈话,他说:“你每讲一个知识,跟着就举几个例子,我以为别人都懂了,害怕你知道我还不懂,会着急,所以就不懂装懂……”
 

更可惜的是还有一种学生,由于常常达不到教师的期望,对学习数学失去信心。
 

事实证明,过高的期望会给学生带来情感上的负担。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较高的期望能起到鼓励的作用,但是对部分后进生,我们应该及时下调期望值,有效地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减轻他们学习中的情感负担。
 

三、科学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
 

对学生的数学评价,应侧重过程评价,目的是激励学生会学数学、乐学数学,从而在减负的同时实现高效的数学。我们要科学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要从文明礼仪、学习品质、发展潜力、创新技能、审美能力、合作意识、心理健康等角度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和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层次的提高,都能有成功感。


小学生减负是一个静待花开的长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政府层面的改革措施出台,教育部门相应措施的有效实施,学校教师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的推陈革新,减负问题能柳暗花明,所有的学生都能沐浴在素质教育的阳光中。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